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但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受立地条件、财力保障、治理水平等因素影响,部分乡村依然面临规划空间紊乱、设施重建轻管、人居环境恶劣、乡村治理不力等问题,亟需引起关注并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规划编制比较滞后。因缺乏统一规划,农民建房选址以地势好、风水好、交通便利为出发点,随意性比较大,多数选择在自家的承包地或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形成大量的路边店和独家院,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利用。有的农村建房样式“千村一面”,缺乏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与周围自然环境不相协调。有的农村自建房民间施工队缺乏建筑资质和安全设备,导致房屋在建筑过程中和交付使用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二是基础设施建管措施不强。建立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不及时,对通村公路、公厕、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在明确管护对象、主体和标准等方面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标准不高的现象。基础设施管护资金投入不足,存在“有心干事、无钱办事”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费用较高,上级拨付资金有限,镇村无力承担;有的地方配备了垃圾转运车,但司机雇佣和车辆保养费用欠缺。
三是人居环境整治不够深入。一些地区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不高、资金投入不足,风貌管控长效机制不健全,突出环境问题追责问责、曝光惩处力度不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环境保护宣传氛围不浓,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等认识不足,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