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调研报告
XX省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养老供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当前XX省整体人口数量尚未出现负增长,但各地市、郊区县在2010年就开始出现人口减少情况。根据2023年年初XX省人口学会预测,XX省今年将会迎来人口负增长拐点。从2021年XX人口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XX省人口达9941.2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1796万、占比18.07%,65岁及以上人口达1340万、占比13.4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比重分别上升5.35和5.13个百分点。2022年8月28日,XX省省长王凯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XX省65岁及以上人口1383万,占常住人口的13.99%,已经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
智慧养老来源于2012年全国老龄办提出的“智能化养老”理念,相较于机构养老,其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专业化社会养老服务,比较符合XX省群众居家养老的主体需求。近年来,XX省针对智慧养老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试点工作,特别是2020年开展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2021年发布的智慧养老服务地图以及引进培育了一批智慧养老龙头企业等举措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不过,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优化。
一、XX省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现状
XX省养老服务体系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过程中,凸显了养老服务宣传不到位、养老机构良莠不齐、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居家养老服务仍未充分发挥作用等不足。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云平台的应用,推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呼声和需求也越来越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有10.32亿网民,其中有2.84亿农村网民,有1.19亿老年网民,能够独立操作完成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分别有0.62亿、0.55亿。这是推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基础。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率地将智慧养老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养老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养老服务方面重点研究的课题。可将智慧养老系统理解为智慧居家养老系统,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平台为基础,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服务需求进行线上远程实时监控和线下养老资源的快速反应。相较于传统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等,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能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通过智能养老服务手机App、智能定位GPS、智能手环、智能血压仪、智能血糖仪、智能拐杖等智能化设备,协助老年人进行科学用药、健康监测、健康干预,以及助餐、助浴、助洁等,让有各种需求的老年人在家里过上高质量高品质的老年生活,同时减轻子代养老的压力。智慧养老的成本也比较低廉,相对于养老院月度、季度、年度的收费周期,智慧养老收费周期灵活、不受周期限制。
2020年,XX省财政厅、民政厅深入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并分两批确定了郑州市、洛阳市、兰考县等12个市、县承担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质性地将养老服务由线下机构、社区服务转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