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是教育决策部署的直接实践者,是激发办学活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在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培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教育理念陈旧、队伍活力不足、人员队伍老化、治校能力欠缺等问题,打造一批有理念、懂教育、善管理的校长队伍,成为推进新时代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迫切任务。
一、存在问题
一是任用管理“行政化”。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的任用管理一直沿用借用行政人员的管理方式,实行校长行政级别制方式。学区主任、中小学校长的任免权、人事权都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管理,大部分乡镇教育办主任(学区主任)、学校校长长期在一个乡镇、一所学校任职,有的甚至任职到退休,几乎没有进行异地、异校交流任职的经历,极大阻碍了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直接体现为办学水平、教育资源不够均衡全面,也阻碍了教育公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是治校办学“官员化”。中小学校长选拨任用的行政化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主管部门的权利,直接导致校长办学的“官员化”,一定程度催生了校长的官本位思想。在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中,校长和部分班子成员成了“特权阶级”,有的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不带课、也不不深入教学一线,成了名副其实的“脱产干部”。在学校教学管理中,部分地方的中小学校长要么吃老本,凭“教书匠”的老经验办事,要么管理理念落后,治校无章可循,要么靠行政推动,拿“分权而治”的老一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