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XX在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区域均衡发展在政策制度、重点产业和要素资源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XX区域均衡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包括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优化区域产业定位和布局,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增强中心和辐射带动、城区发展和乡村发展等关系,助力XX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和谐宜居XX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XX在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
一、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助力XX高质量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政策日益完善。近年来,XX的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在推进XX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
一方面,XX针对特定地区出台了一系列代表性政策,包括《抓住两大盛会机遇推动延庆区加快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深入打造新时代XX城市复兴新地标加快推动XX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连续四轮的城南行动计划等;另一方面,XX针对生态涵养区先后制定《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XX市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从制度上推动了区域均衡发展。
此外,《“健康XX2030”规划纲要》《XX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等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区域均衡发展夯实基础。
(一)从经济发展均衡走向系统化均衡。XX坚持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均衡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区域交通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联动更加紧密,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总体上看,区域均衡发展逐渐由侧重于经济发展均衡阶段,迈向内涵更为丰富的系统化均衡阶段。
(二)重点产业布局更加均衡化。在城市功能定位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下,XX重点产业布局均衡化水平稳步提升。以XX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区多园”空间布局最具代表性。示范区由31个发展组团构成,其中12个组团分布在平原新城,5个组团分布在生态涵养区。通过均衡化布局,实现示范区内不同组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尽管中心城区就业人口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在产业布局均衡化的影响下,就业人口在空间布局上开始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的均衡发展态势。同时,中心城区之外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