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起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强化实践、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加经费投入;建设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挖掘我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先进典范;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培训,提升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帮扶和引领作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探索建立跨专业选课制度,促进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各专业的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明确各专业对创新创业学分的基本要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牵头部门:教务处协同部门:各系部
(二)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1.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探索与行(企)业合作办学机制,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顺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医保结合、医养结合、医工结合的健康发展之路,做好医学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牵头部门:教务处协同部门:各系部
2.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及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根据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结合第三方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开展专业评价,完善专业预警制度。
牵头部门:招生就业办公室协同部门:各系部
(三)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按照创新创业教育进阶发展模型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设计,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必修课和实践课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
牵头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协同部门:各系部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引入一批优质慕课和视频公开课等线上课程,整合校内优质课程资源,推出一批创新创业课程上线与社会共享。开发创新创业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