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安排
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全市国资系统以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建设与国资国企发展相融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相统一,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相促进,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主要在七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国有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成效明显。至2020年末,全市国企资产总额4.64万亿元、净资产1.22万亿元,分别是2015年末的1.8倍和2倍。2016-2020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分别是12%、13%、9%、7%;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6%,比“十二五”期间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资产超万亿企业1家、超千亿9家,营收超千亿2家;拥有世界500强1家、中国500强9家;广汽集团列“世界500强”第206名,比2015年上升156名;广药集团连续9年蝉联中国制药企业百强榜第一位。
——国资国企改革系统深入。构建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出台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打造“两类”公司、“双百企业”5家。累计推进逾500个混改项目,共引进各类非公投资者1.6万余户,涉及投资额超800亿元,二级及以下企业近六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广汽集团层面完成职业经理人改革,市属二级及以下企业不断扩大职业经理人试点范围,区属国企普遍试点市场化选人用人。实施分类考核,完善差异化考核机制;9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试点。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升级。实施19户企业重组整合,推进市属国企港口、金融、出租车、食品产业等专业化整合,依托广汽、广药、无线电等龙头企业,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2020年,资产、营收、利润规模前5位的企业分别占市属企业总额比重达83%、72%、77%。区属国资重点集聚资源打造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金融、文创与旅游等特色产业集团。
——国有资本运作扎实高效。新增(含收购)上市公司8家,全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31家;完成11家(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或定向增发,涉及资金约600亿元。拥有国资国企创新基金等114支国资基金,合计投资项目684个,累计滚动投资超1000亿元。越秀集团出资30亿元重组辉山乳业,广州工控收购山河智能、金明精机2家上市公司及多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广电运通、海格通信围绕产业链延伸布局均完成多个收购项目。
——国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全国地方国资中首创“政策+联盟+基金”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市属国企研发投入翻番至2020年的147.5亿元,年平均增速16.2%,研发强度(r&d统计数/gdp比重)上升至3.22%;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9%,比2015年提高23.4个百分点。截至2020底,市属国企拥有各类技术和工程中心516个(其中国家级39个)、高新技术企业258家,分别比2015年增加204个和150家,高企数量占比约8%,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比重;拥有科技人员超4.1万人,建立了12个院士工作站,聘请中外院士40名。广汽、无线电、广药、广州地铁等集团多项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国企保障支撑作用更加坚实。市属国企国资收益上缴比例从25%增加至30%,5年累计上缴税费和国资收益3,260.2亿元;承担全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额屡创新高,2020年完成投资额占全市超1/4。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服务城市发展,以广州港集团为龙头完成省内8个港口资源布局或整合,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第五(内贸集装箱居全国第一);广州地铁集团建成开通531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