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三到社区”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麻江县城区辖城江、群英、凤凰、新兴4个社区,近3万人。2015年前,县城区社区服务阵地面积小、设施旧、功能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队伍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与城镇化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麻江县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从2015年起,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将“三到社区”改革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实施“三到社区”体制机制改革,把人、财、事三权下放到社区。同时,不断加大硬件、软件建设的投入,使社区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优质化和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目前,两个城市社区(城东、城西社区),辖事业编制44名(其中:领导干部10名),两个城市社区工委下设党支部6个,党员166名。社区具体承担工作有28项,均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每年预算给社区工作经费不少于5万元,平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62.5万元,让社区有钱干事、有钱解决问题。2017年通过深入开展《村(居)干部“员额制”管理改革》,社区“三大员”月报酬2000元,宣传员、综合治理员和计生主任每人每月报酬1800元,解决了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保障,推进社区工作有序开展。在基础建设上,四个社区的办公及活动场所建设均超过400平方米以上,其中群英社区1500平方米,城江社区900平方米,新兴社区600平方米,凤凰社区500平方米,并整合财政、人事、民政、住建、林业、文体广电等部门项目资源添置了应有的办公设备,满足了服务群众的需要,让社区居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要做法
一、抓平台建设,夯实社区服务基础,让“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到社区。一是抓好阵地建设。在社区建设选址上,充分尊重民意,优先将黄金地块让给社区,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完善配套设施”的标准,2013年建成城江、群英、凤凰、新兴4个社区办公楼。完成了对社区服务平台的美化、绿化、亮化,实现了社区有场所议事、办事。目前,全县四个社区中最大面积达2500平方米,最小的面积达480平方米,并整合财政、人事、民政、住建等部门项目资源添置了应有的办公设备,满足了服务群众的需要。二是搭好服务平台。通过设立发射点、建立基站,实现片区内无线wifi全覆盖,居民住在家中扫描社区二维码后可随时了解小区路况和活动情况,实现智能安防;使用“无线触摸屏+社区云平台”,方便社区居民查阅社区信息、政策法规等,实现社区网格信息化管理;同时创建“微社区”网络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开设社区居民qq群、微信群,建立与居民互动机制,为群众提供信息发布、便民服务、互动沟通、居民办事、办事预约等各项便民服务。三是搞好权利下放。为了激发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力,将小区(院落)公共设施修建、背街小巷设施维修维护、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治理权限下放到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了“住建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