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加强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一课题,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XX市各级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坚持管理创新,坚持服务为本,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下半年,XX市委组织部在XX市范围内开展了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以下简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查,通过“地毯式”摸底、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和教育管理试点等多种形式,基本摸清了XX市流动党员的整体情况及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对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XX市流动党员的现状与特点
截至2021年10月,XX市共有流动党员XXXX人,其中外省籍的有XXXX人,XX市籍的有XXX人。从总体上看,XX市流动党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构成比较复杂,生存状况差异较大。从年龄结构看,虽然青壮年占有相当比例,但各个年龄层次均有分布,其中35岁以下的占XX%,36-45岁的占XX%,46―60岁的占XX%,60岁以上的占XX%。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动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XX%,在X流动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XX%,流动党员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在X流动人员。从收入水平看,收入相对较高的(月收入3000元以上)占XX%。二是社会分布高度分散,就业分布相对集中。全市XXXX名流动党员遍布全市各个区县、各个行业,就业岗位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建筑业(XX%)、民营科技企业(XX%)、商业饮食服务业(XX%)、制造业(XX%)、居民服务业(XX%)等五个领域。这和XX市流动人员总体分布的状况、XX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具有一致性。三是热心社会公共活动,在流动人员中有广泛的影响力。流动党员与普通流动人员相比,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高,与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及政府部门有比较广泛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普通流动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座谈中,业主和群众普遍反映,流动党员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业绩比较突出,在员工中有较好的影响。四是部分流动党员就业和生活趋于稳定,流动性降低。民营科技企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传媒影视等行业中的外省籍流动党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或正在XX置办家业和产业,流动性降低。在调查中,他们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流动人员。XX市委组织部在对流动党员思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中,共发出问卷XXXX份,收回XXXX份。调查显示,流动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主要表现在:
1、对党的事业有信心,愿意继续做一名共产党员。问卷调查显示,XX%的流动党员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或比较有信心;绝大多数流动党员表示,即使重新选择,仍然愿意做一名共产党员。
2、拥护党的富民政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较强。XX%的流动党员认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拥护党的富民政策;他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较强,除一小部分流动党员是因失业、无工作被动进入市场外,绝大多数流动党员都是主动进入市场、迎接市场挑战的。
3、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工作态度积极。调查显示,有XX%的人表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愿意帮助他人”;有XX%的流动党员认为在不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个人利益。他们都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4、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民主意识较强。在回答“您认为党员的哪些权利最需要保障”时,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XX%、XX%的流动党员对党的政策“经常讨论”或“讨论较多”。这表明流动党员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