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致力打造“七个强市”,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顶住了超出预期的多重压力挑战,全市经济呈现出固稳攀升、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反转回升、稳中向好的发展预期。扭转了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连续5个季度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被动局面。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70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5%,稳居全省第1位;市场主体达到89.7万户,位居全省第3位。营造了转型升级、动能蓄积的发展态势。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58.8%。集美数智产业园、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利盈环保成功登陆新三板,惠丰钻石在北交所上市。交出了福祉增进、大局稳定的民生答卷。财政民生支出390亿元,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XX新高地建设,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和特困人员救助标准,有效保障31.5万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98个,带动31.2万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
2022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形势极其复杂、挑战极其严峻、工作极其艰巨的一年,稳经济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前所未有。面对如此困难形势,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经济综合部门职能作用,牵头经济运行调度和项目集中攻坚两个指挥部办公室,顶压前行,加压奋进,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防疫情、保运行,稳住大盘有力有效。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紧盯涉及GDP核算的25项基础指标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14项关键指标,建立并完善“红黄绿”监测预警、弱项经济指标调度分析等机制,推动先进指标提质进位、落后指标奋勇直追。依托省“四保”平台,统筹统计、电力等部门,对电力、交通等先行指标进行日监测周通报,及时研判经济走势和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打出稳经济政策“组合拳”。在全面贯彻国家和省稳经济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市实际,“快、直、准、实”出台45个方面145条稳经济一揽子具体政策措施和15个方面74条接续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充分释放集成效应,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三是创新双线嵌合机制。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制度,从工业、交通、商贸、文旅、重点项目五大领域筛选“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2998家,纳入包保干部1056人,体系化、制度化实施“四保”+包保干部助企措施,有效保障企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