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县针对长期存在的干部断档严重、综合素质较低、工作作风懒散、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承接省、市干部工作“七大行动计划”,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在2021年上半年分三批次平稳有序系统地调整干部×××人,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得到重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执行力大大增强。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市西北部、××山腹地、××中上游,距省城××××公里,是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省城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镇×乡,×××个行政村和××个社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近年来,××县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改革创新和全面从严治党,脱贫攻坚交出合格“总账”。20××年×月实现脱贫摘帽,20××年同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主要做法
××县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坚持“一精准”“二结合”“三导向”“四突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干部调整工作。
(一)“一精准”,注重干部精准识别
干部识别是选人用人的基础,××县针对一些地区干部识别中出现的“一把手说了算”“干部考察推荐是组织部门的事儿”“考察推荐就是走过程、无所谓”等倾向,以及基于“好人主义”对推荐对象不严格甄别、热衷于以亲缘、地缘、业缘、学缘、趣缘等“圈子文化”推荐干部,追求干部本土化、部门化的“山头倾向”等产生的识人陷阱问题,采取“包联干部识别+组织部门考察+书记一线调研座谈”三位一体法,全方位立体式识别考察推荐干部,确保真正将好干部选出来。
1.创新使用包联制度。为推进工作落地落实,××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联乡镇整体联动工作机制,由常委牵头,党政主包,人大、政协副职及法、检两长助包,纪委常委联系监督。在此基础上,将干部识别任务创新性纳入包联制度中,在四大班子领导及法、检两长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工作过程中,加强所包联单位干部的了解、考察和识别,将其纳入组织视野。
2.强化组织部门主导权。加大常规调研力度,对纳入组织视野的干部,定期开展评议,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采取跟踪了解、专项活动督查、重大事项考核等方式,全面掌握干部专长、特点和能力素质,建立干部综合情况信息库,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干部日常管理。
3.落实领导干部参与权。一是听取主要领导的综合评价。在乡镇换届过程中,××县委书记亲自深入一线,赴所辖乡镇对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后年轻干部进行全覆盖调研座谈,在座谈中了解干部、识别干部。二是重视分管领导意见。在包联制度基础上,充分发挥分管领导作用,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对常委委员推荐的符合提拔条件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基本同意;在乡镇换届选举过程中,由各副县长推荐×人,常委副县长推荐×人,最终按照法定程序决定提拔人员。但同时坚持失察必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开展选人用人质量评估回头看,对被推荐人提拔后不能胜任工作的,则取消原推荐人推荐资格,倒逼副县长认真选人用人,真正把“谁推荐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