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开启XX消防全面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们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深刻总结党带领人民实现的“四个伟大成就”,深刻阐述并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明确作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的战略部署,吹响了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进军号角。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面对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对的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经过10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先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件大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72年,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2020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元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重温百年党史,探索成功密码,深刻体会党的奋斗足迹蕴含的实践智慧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按照要求认真研读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真切地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提升思想境界、砥砺奋进斗志。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从建党大业的开天辟地到立国大业的改天换地,从富国大业的翻天覆地到强国大业的惊天动地,党的航行历程是一本沉甸甸的史书,蕴藏着矢志不渝奋斗的精神密码和共产党人的卓越智慧,我们必须细细研读这本厚重的史书,从中寻求方法、坚定信念、强化担当,以昂扬姿态扬帆开启新征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大向强,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勇于战胜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最高纲领,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过初心和使命,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因为理想信念上的坚定不移,使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挫折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又一次次奋起,在奋斗中熔铸锻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谱系,凝聚起强大力量。大革命时期,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出卖革命以及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加上缺乏革命的武装队伍,革命遭受失败,党的力量严重受损,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错误在“八七会议”上得到纠正;土地革命时期,党内先后出现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加上敌人的疯狂围剿,使革命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给党和革命造成了严重后果,期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导致红军和根据地损失百分之九十,被迫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最终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这些错误先后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六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延安会议进行自我纠正;抗日战争时期,党内出现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主张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在政治上、军事上保持独立自主,革命力量再一次受到损失,这个错误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得到纠正,另外1941年国民党不顾抗日大局发动皖南事变,党对此进行了坚决斗争,既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也在军事上严守自卫,通过新四军军部的重建和部队整编,粉碎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动计划;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军事上全国未完全解放、经济上生产萎缩、民生困苦以及国际上被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严峻考验下,毅然决定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抗美援朝,实现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另外由于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片面追求提高公有化程度、经济指导方针脱离客观经济规律,错误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偏离实际,促使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些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这些错误随着八届九中全会的召开以及粉碎“四人帮”、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而得到纠正;改革开放新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经济发展备受冲击,外部环境风高浪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研判、精心部署,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进行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艰巨斗争,经受了一次次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足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这启示我们,要坚持以史铸魂、学史明智、知史励志,赓续百年红色基因,传承革命优良传统,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中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不囿于客观条件和先天短板,敢于、善于创造条件抓落实,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续走好逐梦征程,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主动战,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二)坚持科学理论这个“旗帜方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深刻阐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同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先后确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单一制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制度以及“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建党建军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的思想、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民族理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政党建设等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在“强起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放弃苏联式的中心城市暴动道路,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果断对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进行调整,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指导方针更加科学,尽管提出的路线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但客观上为改革开放以后继续探索新路打下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实现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在新的条件下实现新的解放和发展,并在与时俱进拓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顺利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这启示我们,推进事业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要更加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克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以思想上“破冰”“带来行动上的“突围”,既要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要求,也要结合地方特点和队伍实际探索适合本支队的发展道路,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扫清前进障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三)坚定人民立场这个“力量源泉”,努力赢得人民拥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初心和使命,“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自中共六大开始党的工作重心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转到从事群众工作,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以“小米加步枪”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以及在解放区开展土地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土地革命以前,军队只负责打仗,自中国共产党创建自己的革命军队以来,就改变了这个传统,当时要求工农革命军在打仗的同时担负起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的任务,针对做群众工作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此人民军队不仅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和生产队;百年峥嵘岁月,党领导的军队在战时英勇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战争、珍宝岛战争、中越战争等的胜利,在平时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人民子弟兵的情怀与担当。中国人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同样离不开中国人民,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土地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党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好,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使我们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并实现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抗日战争时期,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时广泛流传“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解放战争时期,在革命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党依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胜利,各解放区的人民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用小船划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党依靠人民群众肃清反动残余力量、战胜帝国主义封锁、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