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暨“七个提升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下午召开全市农业防灾减灾暨“七个提升工程”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防灾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通报情况,分析形势,调度工作,落实责任,研究安排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七个提升工程”推进工作及下半年各项重点任务,确保农业农村年度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刚才,我们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X书记的批示要求,X同志通报了气象灾害预测情况,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建议,X同志通报了上半年工作进展,对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做了具体安排,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三农”工作推进有力、态势良好、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打赢应对“烂场雨”的双抢大会战,夏粮应收尽收,总产达X万吨,高于过去X年夏粮平均总产(X万吨),属丰收年;夏播应播尽播,完成播种X万亩,较往年增加X万亩(在田秋粮X万亩),夯实了全年增产丰收基础。农民收入增速跑赢全市GDP和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全省X个百分点、全市城镇X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X,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重大水利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巩固拓展成果常态化督帮持续开展,“七个提升工程”有序实施,四个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放大,九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优化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面完成中亚峰会气象、农产品安全保障等专项任务,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全省脱贫地区帮扶产业现场推进会、国际茶日中国主场活动,充分展示了良好发展形象。成绩来之不易,任务仍然艰巨,还需继续努力。下面,我就抓好下阶段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
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防治体系,全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防线。为常态化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积极有效应对各类灾情,市上即将出台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十条措施,今天将征求意见稿提交会议讨论,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家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把文件修改好、出台好,为健全我市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事关大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从中央决策部署来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要“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未雨绸缪做好农业防灾工作”,为我们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出专门部署。今年X月X日,国中副总理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分析今年灾害发生形势,研究部署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明确提出,要立足抗灾保安全,未雨绸缪,强化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强化应急服务队伍建设,强化设施装备支撑,把全年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对于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从未来气候趋势来看,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雨带整体北移,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暖湿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雨量明显增多,极端冷暖事件和干旱暴雨频发。根据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极端降水变率增强、更趋于极端化,显著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东部及黄淮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复合型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也将持续增加,特别是西北部地区的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将增加,“小概率高影响”事件将会更易出现,发生气象灾害将成为新常态。因此,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任务,要以系统观念强化各类灾害的风险管理,把握好气候条件资源性和灾害性的“双重禀赋”,切实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从我市情况来看,受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分布影响,我市是一个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地区。今年以来,宝鸡、X、汉中等多地,已先后遭遇了风雹、短时强降温降雪、三夏“烂场雨”、短时强降雨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其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夏粮、猕猴桃造成了较大的灾害损失。据渭南市报告,X月X日至X日的局部强降雨,又造成X万亩农作物受灾。据预测,今年汛期气候状况总体一般到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厄尔尼诺后期快速发展,再转段到拉尼娜,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当前,我市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也是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关键时期,雨情、水情、汛情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强对流、强降雨天气将多发频发。加之,目前全市农业设施水平不高、防灾抗灾能力偏弱,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风险较大。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系统谋划各项防范举措,落实好防灾减灾十条措施,全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要落实防抗措施,全力应对各类农业灾害。总体来看,我市农业自然灾害有一定发生分布特点。比如,春季的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关中、陕南地区,夏季冰雹大风主要发生在关中、陕北地区,汛期的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关中、陕南地区,冬春连旱主要发生在关中、陕北地区,秋季连阴雨容易在全市范围发生。同时,农业生产还受病虫害、疫情等危害。比如,小麦条锈病、玉米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草害,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畜禽疫病,这些也都基本有固定的发生时间、寄生群体和分布区域。对此,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判分析,把握发生规律,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灾害种类,做好万全准备,全力有效应对。
一是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要始终树立防重于救、防灾就是减灾的理念,抓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要把灾害监测预警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要持续加强气象、汛情、水情、农情、病虫情等前端监测能力建设,搭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监测预报,精准研判灾情,及时发布预警,指导农户提前做好灾害应对。一旦出现灾情疫情险情,要及时分级分区分类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应对工作。农业农村等牵头部门要组织干部下沉一线,迅速调度,科学评估,加强指导。其他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二是强化设施装备支撑。抓好硬件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打基础、管长远的根本保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补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短板,完善农田排灌渠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要推进重大水源和引调水骨干工程建设,加快中小型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高抗旱供水水源保障。要建立应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