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2021年党政工作总结
一、抗疫工作新实绩
1.以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为要务,携手合力攻坚。学院党委充分认识到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落实上级党委有关工作要求和部署,在各项战“疫”工作中冲锋在前、示范在前。学院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创建5个微信工作组群,根据“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搭建起贯穿“院-各部门-师生个人/工会-各系科-教师个体/学工口-班团-学生个体”的多级防控责任网、联系网、排查网,做到防控工作责任全覆盖。学院党委制作《抗“疫”有我党员先行——关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致各党支部、全体党员倡议书》,要求全院各党支部和广大师生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抗“疫”,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学院成立网络教学工作小组,制定《人文学院网络教学工作方案》《人文学院研究生在线教学实施细则》《人文学院本科生在线教学实施细则》等,明确网络教学培训、准备和实施工作,落实相关应急预案,分类了解师生实际困难,动态跟踪师生教学反馈,切实保障“不停学、不停教、不停工”。学院班子成员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主动传递正面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之际,副院长张剑光出版《中国抗疫简史》,教师们在《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发表相关理论文章24篇,展现了人文教师的责任担当;学院37名学生荣获校“青年战‘疫’先锋”称号。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师生撸袖战‘疫’记”为题对学院做法进行报道。
二、思想教育新成效
1.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夯实理论之基。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的政治建设,铸牢思想之“魂”,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与学院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紧密联系起来,认真抓牢抓好抓实。学院党委制定了“四史”学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对处级干部、党员、在职教工、青年大学生分类落实学习安排,通过“四结合”的形式,即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线下培训与云端学习相结合,专题党课与小组研讨相结合,参观考察和读书交流相结合,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担当。一年来,共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9场,教职工理论学习9场,师生开展各类“四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30余场。今年,学院“领航”师生理论宣讲团深入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广覆盖的宣讲教育活动,讲好“中国故事”“红色故事”“时代故事”,弘扬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在校内外开设线上线下宣讲百余场,惠及千余名师生,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2.以意识形态工作为抓手,守好思想防线。学院党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不褪色,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松弦,将之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规范课程教材审核,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学术活动管理,守好站稳课堂、教材、讲座、论坛等宣传思想阵地,发挥学院周刊、“人文家长汇”“人文学生会”“学术人文”等媒体影响力,打造弘扬主旋律的强大学院“好声音”。制定了《人文学院网络建设队伍管理办法(试行)》《人文学院关于加强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严把思想政治品德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正面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云端系列讲座、人文•留声系列访谈、线上原声系列导读、网上读书系列沙龙等活动,不断做强做活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全年共推送各类主贴400余条。
3.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发挥堡垒作用。学院党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通过抓实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带动全院师生党员“绝大多数”。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深入开展上海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标杆院系创建工作。严格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制度,认真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坚持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完善学生党员积分制管理,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建设工程,深化教工党员“岗位创建”和学生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推进领航党建工作室创建,激发和凝聚广大党员的服务热情和先锋力量;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联建,和左联会址纪念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徐汇“钟书阁”书店、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进行结对共建,在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学术沙龙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延伸拓展。今年,共发展了74名学生党员,1名教师党员,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600余名学员结业。
4.以教师思政工作为重点,推进德能共育。学院成立了教师思政工作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整体合力。学院党委注重师德养成从“新”抓起,实施“青年启航”计划,推进“双导师”制,为新入职教师配备教研和思政导师,组织多次座谈研讨,使之学懂政策导向,厚植人文情怀,提升育人本领,为新教工扣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粒扣子”。学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挖掘育人平台,搭建班导师、学生社团指导、学业发展指导、网络思政指导、党建指导等“软平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