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代会五年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某某镇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县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头戏,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坚定信念守初心、夙夜为公担使命,一心为民谋福祉,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全镇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X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学习,政治信仰坚定不移。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县委和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忠诚干事的政治本领,强化敢于斗争的政治能力,扛起安全和发展的政治责任,紧密结合全镇实际,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把握发展方向,谋划发展目标,明确发展任务,抢抓发展机遇,解决发展难题,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成果丰硕。
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立志改变贫困面貌、摘掉贫困帽子,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一收入”脱贫标准,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截至目前,X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人口累计减少X户X人,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实现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安全住房全覆盖。坚持把“住有所居”作为脱贫富民的基础性工程,累计实施危房改造X户,拆除土坯房X户,安全住房全覆盖。健康扶贫全覆盖。全镇“两险”参保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门实现全覆盖,所有建档立卡户均购买家庭意外险和大病补充险,残疾人康复机械更新完善到位,大病个人自费当年累计不超过X元。教育扶贫全覆盖。严格落实“三包三保”控辍保学机制,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X%。金融扶贫覆盖到位。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X亿元,发放扶贫贷款X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完成硬化村内巷道X公里,修建排污工程X处,维修道路边沟86公里,安全饮水全覆盖,网络到户全覆盖,设施功能不断完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有声有色。
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按照“一特三高”发展思路和保栏扩栏的要求,全镇肉牛饲养量达到X头,每年种植饲料玉米X亩以上,种植牧草X亩以上。实施“出村入场、出户入园”工程,打造李庄等养牛示范场X个,构建了粪污无害化处理、循环化利用有机农业体系。生态经济提档升级。五年来,我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工程,完成樟子松腾退X亩,栽植黑果花秋、刺五加、芍药、柴胡、板蓝根等经济作物X万亩,完成造林绿化面积X万亩,打造“四个一”示范基地X亩。中蜂产业提标扩规。坚持将中蜂产业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甜蜜事业强力推进,帮助蜂农开展引蜂、标准化养殖等服务和技术指导。全镇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X个,百群以上养殖场X个,打造市级示范养殖场X个、县级示范养殖场X个,全镇中蜂养殖规模达到X箱,年蜂蜜产量X万公斤,产值达到X万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抢抓全区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重大机遇,确立了以刘沟村为核心,辐射周边X个村集中连片,壮大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发展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康养度假、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使乡村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发展协调、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农村”,成为全县八大片区中协同联动发展的典范。村集体经济活力凸显。查家底、谋出路,活载体、破瓶颈,通过积极探索,全镇16个村经济合作社全覆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活水源头”。截止目前,各村总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7个村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困境起飞、由弱变强的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紧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目标,办好民生实事,纾解百姓急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补强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在线直播课堂实现全覆盖,“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卫生健康科学有效。深入推进“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百日攻坚三年行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深入人心。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按照“全民接种、应接尽接”原则,坚决筑牢群体免疫屏障。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村级文化阵地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五支队伍作用发挥明显。举办了“扶智扶志促脱贫,文明乡风促振兴”等一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传播性强的惠民文化活动,营造了邻里团结、民风和顺、健康向上、自力更生奔小康的良好氛围。社会保障日趋完善。严格落实扶贫保障政策精准到位,推进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全镇享受低保1284户1685人,高龄津贴170人,残疾补贴438人,特困供养人员94人,拨付各类救助资金824.2万元。开展社保养老全认证,认证人数7465人次。累计提供公益性岗位364个,年转移就业4900人,年开展劳动力素质技能提升培训3650人次,群众持续增收能力不断增强。疫情防控与经济事业同步推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便民服务有效提升。配优配强民生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全力推行便民服务“综合受理”“一网通办”,下沉事项全部进驻民生服务中心办理,实现了“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转变。基层治理不断健全。“六到家门口”服务站有序运行,便民服务温暖人心,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系列活动,巩固提升“一约四会”组织职能及服务水平,营造了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农村新风气。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网格化管理,信访维稳工作持续向好,平安某某镇建设迈向新台阶。民族宗教平稳和顺。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百场万人大宣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开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突出问题治理成效显著。民主法治不断夯实。双拥和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更加规范,荣获“全县退役军人服务站标杆乡镇”,“法律八进”活动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七五”普法和第七次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群团组织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坚持安全生产警钟常鸣,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分行业、分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总体形势持续平稳。不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强化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党管武装工作不断深化。不断强化主体责任,不断把武装工作和国防教育纳入总体规划,大抓练兵备战,提高民兵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乡村环境万象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