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董事长关于打造农业“内外双循环”格局的思考与对策
逆全球化趋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农产品贸易和供求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农业安全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xx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人口大省,农业的平稳、高效、可持续发展,事关保民生、稳就业,也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国有资本作为国计民生事业的重要载体,对加快其在农业领域的合理布局,切实发挥其产业先导作用,与民营资本共同形成农业“内外双循环”格局,努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既是国有资本布局与功能完善的必要举措,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新兴产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源、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的步伐加速,农业风险也由自然风险向运营风险、金融风险等扩散,对现代化治理与管控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代表性产业与代表性企业两个核心问题。省委省政府已确立了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战略部署,系统阐述了代表性产业的发展方向。就代表性企业而言,省内农业领域已孕育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适时探索省级农业产业化投资平台,合力构建“战略性农业为基础、市场化农业为主导”的双驱动模式,对深化乡村振兴与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积极作用。
一、科学界定农业产业化投资平台的功能定位
省级农业产业投资平台是探索国有资本功能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流模式。从全国看,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组建国有农业投资平台的达到24个,其中吉林、河南、陕西、辽宁等省份分别建有多个农业投资平台,进一步向精细化、专门化发展。我国农业产值前十位的农业大省中,国有农业投资平台覆盖率达到80%,并作为所在省市重点产业投资集团之一,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发挥了发动机和压舱石作用。
结合各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和xx省农业产业化实践,以及其他省市平台的经验借鉴,着力打造“战略供应的保障平台、重大项目的投融资平台、技术创新的应用平台、对外开放的合作平台”四位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投资平台。通过该平台的有效运作,可整合全省农业产供销资源,保障省内农产品的错峰调剂与应急供应;可引领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解决重大产业项目的融资问题;可积极推广应用创新技术,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含量;可引导农业产业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推进全省农业产业高水平开放合作。
二、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投资平台的关键特征
省级农业产业化投资平台作为贯彻国家农业产业发展重大部署的重要抓手和全省农业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至少应具备“四个兼顾”特征,即兼顾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兼顾产业实体与产业配套,兼顾农业本源与科技创新,兼顾国资效率与社会发展。
首先,省级农业产业化投资平台性质为国企,既要有主动担当国家重大关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又要有充分参与市场活动的市场意识,将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发挥省级农业产业化投资平台的功能作用,既要掌握核心资源、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实体产品和服务,避免空心化、泛资本化,又要强化农业产业配套服务建设,打通“育繁推种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