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委书记在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前不久,市委召开十四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民营经济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也是信心所在、活力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活,则我市经济活;民营经济强,则我市经济强”,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环境上解压、帮扶上解困,让民营经济在全市示范引领、争先进位、跻身一流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始终保持历史主动和战略定力,进一步坚定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八八战略”,指出“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民营经济在富民强省建设中功不可没”。2004年,总书记主持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亲自擘画民营经济发展蓝图,出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认识民营经济、如何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如何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站在战略高度、历史维度、发展角度,把信心鼓得更足、把眼光放得更远,奋力跑出民营经济发展加速度。

第一,一脉相承的鲜明导向造就一路向阳的广阔空间,要进一步把握方向、坚定信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促进个体经济萌芽,到1988年《宪法修正案》明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民营经济步入发展舞台;从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到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广大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化,到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指引下,民营经济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反复强调“三个没有变”,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专门给“万企帮万村”行动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全国两会期间多次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始终贯穿着对民营经济的深切厚爱,始终饱含着对民营企业家的殷切期望。这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态度坚定不移,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民营经济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决不会虚化弱化,更不会“离场”退出。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多次对民营经济政策进行迭代升级,前不久又发布了集成度高、浙江味浓、含金量足的扶持政策,彰显了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鲜明立场。我们必须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不断增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第二,百折不回的风雨磨砺铸就百炼成钢的巨大韧性,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遭遇了几次“难关”。全市处于开放前沿,较早感知市场波动、遭受外部冲击,但广大民营企业展现出非凡的意志和超强的韧性,一次次闯关迈坎、阔步前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蔓延,面对人民币贬值、资产负债恶化的压力,广大民营企业逆势突围,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次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针对外资金融机构接连“爆雷”导致外需下滑等问题,广大民营企业逆势布局,专注实体经济扩大投入,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挑战,广大民营企业逆势调整,从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转向“内外联动”,当年全市跻身万亿GDP俱乐部。这充分体现,中国经济抗压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民营经济适应环境快、发展活力足。当前,国际上“唱空”中国的论调有所增多,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不少民营企业订单萎缩、资金紧张、成本上升,“日子”并不好过。总书记深刻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从我市情况看,经济运行正呈现承压上行、回升向好、预期转强的态势,工业用电量近5个月连续正增长,PMI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景气区间,1—8月民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6%8月当月外贸出口同比增长8.5%。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完备工业配套、庞大人才队伍等优势,推动民营经济成为“量的合理增长”的有生力量、“质的有效提升”的重要载体。

第三,万水千山的接续奋斗成就万马奔腾的活力主体,要进一步夯实底盘、坚定信心。20203月,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对浙江民营企业给出了“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有一股子精神,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从社队企业、乡镇企业起步,从最基础的小生意、小作坊开始,凭借敢为天下先的过人胆识、敢吃天下苦的优良品格、敢闯天下路的进取意识、敢争天下强的拼搏精神,走出了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全市民营企业数量从2002年的5.4万家提升到2022年的49.6万家,增长了8倍多;规上民营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1049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1.33万亿元,增长了近12倍。可以说,一部我市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甬商精神接续传承、发扬光大的创业创新史,130多万经营主体筑起了我市发展最坚实的底座。一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经济增加值规模破万亿元,贡献了65%的地区生产总值、70%的税收、81%的出口、97%的企业数量,2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二是科技创新的“主引擎”。9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出自民企,90%以上的研发经费、9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来自民企,近七成的高层次人才集中在民企。三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每20个人就拥有一家企业,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企业主,贡献了85%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口420万以上。四是引领风尚的“主群体”。近三年我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近半数来自民企;去年全市慈善组织接受的捐赠款物,七成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们必须接续传承“城市帮”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甬商创业奋斗史中汲取力量,在不进则退的市场竞争大潮中昂扬斗志,把主责主业做到极致,把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步子越来越稳、路子越走越宽。

二、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和奋进方向,进一步放大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胜势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近期,国家层面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市委书记在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基层小笔杆+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文档素材,服务帮助笔杆子

确认删除?
开通VIP
兑换VIP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