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校长、书记,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大会,这是继今年上半年召开全市教学质量大会之后的一次工作落实会,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监测结果“照病镜”的功能,全面把脉小学教学“健康状况”,掌握工作实效、查摆短板弱项、明确提质举措,以更好地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小学教学改革方向和学业水平提升,在“质量为王”的办学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刚才5所学校就各校实际分享了抓教学质量提升的经验做法,也谈了下阶段的跟进举措,各有侧重、各有特点,讲得都很好,也显示了他们的工作决心,其他学校可以学习借鉴一下。XX副主任就《市XX小学质量分析报告》内容作了传达和说明。《质量分析报告》也都印发给大家了,希望回去后要仔细研读、对标检视,谋划好各自学校的整改措施和教学思路,推进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下面,我就今天的会议主题再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抓主责主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一年,在局党委的精心谋划和决策指引下,我们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紧扣教育质量主线,创机制、优管理、深教研、抓实效,做实做细了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全力推进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创新局、展露新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狠抓制度优化,考评监测体系进一步革新完善。我们以高质量教学为切入点,反复研究修订了《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及《综合考核办法》,推进实施水平性抽测、实践性抽测相结合的监测评价手段,用科学、有效的制度大纲规范了学校教学导向和提质方向。XX学年末,我们组织了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参与水平性抽测共计48所小学、14191名学生,参与实践性抽测共计20所中心小学、9077名学生,参与语文阅读素养抽测共计47所小学,7694学生。同时教研中心、各小学立足大数据统计分别形成了市、校两级质量分析报告,坚决做到有监测必反馈、有建议必跟进,倒逼提升了数据驱动下的科学决策和教学改进。
(二)狠抓教研引领,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有效提升。教研中心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常态化“蹲点问诊”“推门听课”、新课标“集体研读”等教育教研活动,通过学校汇报、教学调研、集中反馈、形成报告、跟踪督查等环节实现闭环管理,进一步掌握学校学情、老师教情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教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指导奠定了扎实基础。上一学年,累计开展了20场集体教研、落实个别指导听课共计六七百场次,有效助推了各校教研活动质量的提升,帮助各校教师在交流中求索、在研讨中增智。(期间我也参与过多次“推门听课”教研活动,现场聆听学校老师授课,我认为这种听课调研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有时候以“第三者”的身份去听课、去观摩,才能发现老师实际课堂的亮点和不足,从而指导改变说课教师“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认知困境。)
(三)狠抓质量帮扶,学校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凸显。我们不断深化学校办学结对帮扶模式,立足各校办学规模、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发展现状,在全市小学范围内组建16组教共体,有效实现优质理念、管理、师资、阵地等资源共享互通,力促校际牵手“齐步走”、教学质量“齐头进”。高标准组建以学科教研员为主力、若干位名校科任教师为补充的送教团队,以上门送教、同课异构、同步课堂等形式开展学科交流,专家、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充分发挥,一年来累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帮扶活动超500场次。特别是部分下属小学在中心校的指导下成绩提升较快,比如清港片下属小学,本次监测成绩提升较为突出。(但仍有较多薄弱校和随迁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狠抓赛训结合,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提质增效。我们围绕教师“1358”培养工程,面向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全面落实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并大力搭建“教学大比武”“半小时课堂”“作业大赛”“玉兰工程”等赛训活动,有效推动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教学能力提升。比如本次市第十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上,162位小学教师经受课堂测验、技能评比等环节考验,突出重围、喜获佳绩;在本次第八届“半小时课堂”教学比赛上,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70名青年教师以新课标为理念设计课堂、同台竞技,进一步展现了年轻教师的智慧与风采;还有我们21年延续至今的玉兰工程,通过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美术学院的优质资源建立结对联系,全市音美教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狠抓结果运用,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巩固发挥。今年,我们将各校监测成绩作为学校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明确规定小学质量提升工作以45分的“大分值”标准纳入学校综合考核办法,突出学校抓教学质量主责主业的极端重要性。2022学年末,局党委面向15所中心校(不含玉澜河小学)、9所民办学校等小学实施考核工作,共评选出8所小学为优秀等第。实践证明,质量提升较快、监测成绩较好的学校,整体考核得分情况也相对位居前列,真正做到把监测结果与学校正向激励、教学工作业绩相结合,有效树立了重实干、重质量的鲜明导向。
对于这些工作和成绩,局党委是满意的,要给予充分肯定。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中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