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怎样让听众更有感——例谈讲话稿起草的“两有标准”之一
【核心观点】
领导讲话,包括讲话稿的写作,核心要求是“两有”:听之有感,得之有用。从“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加上一点——践之有效,但这需要时间来检验。
提升领导讲话的有感度,首先要找准“感点”;
提升领导讲话的有感度,其次要酝酿好思想感情;
提升领导讲话的有感度,必须增强情绪上的感染力、思想上的感召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或者说每年的第一季度,很多单位都会抓紧时间制定工作计划,对全年工作作出安排。在机关单位,这个时期往往会议特别多,领导讲话也特别勤。
作为一方部门负责人,我也不例外,最近作了不少工作性质的讲话。和往常一样,每一篇讲话稿我都会自己动手,即便下级同事帮助起草了初稿,我也会在合适的时候直接上手修改。
我对讲话稿的写作,核心要求是“两有”:听之有感,得之有用。从“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加上一点——践之有效,但这需要时间来检验,所以暂且按下不表。这几点,我都是针对受众提出来的,因为讲话要看对象,讲话的目的是利他而不是“自嗨”,必须为受众服务,向他们输送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有感,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情绪上受感染、被感动,这是感性的,实质在于有共情——有情感上的共振;二是思想上有感触、有感悟,让人觉得有意思、有道理,这是理性的,实质在于有共识——有认识上的共鸣。
有用,关键是明明白白告诉受众应该做什么、为什么需要做、怎样才能做得好,力求在认识上有引导作用、启发作用,在工作上有指导作用、推动作用。
把“有感”放在“有用”之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因为“有感”才会愿意听、听得进,进而才会考虑“用”和“做”的问题。
下面,我以自己新近修改的两篇讲话稿的片段为例,分别就如何提高“共情度”“共识度”展开来说一说。这两篇讲话稿,讲的分别是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之所以选择这两篇稿子,主要是因为做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尤其需要用心用情,提升“有感度”是我修改稿子的主攻方向。
提升领导讲话的有感度,首先要找准“感点”。撰写领导讲话稿,先得确定基调——是以提醒批评为主,还是以加油鼓劲为主。前者是反向激励,旨在调动耻辱、羞愧等情绪,使人知耻而后勇, 让讲话对象“有感”的关键在于找准心理上的痛点;后者是正向激励,通过给予肯定、表扬等,使人干劲更足,让讲话对象“有感”的关键在于找准情绪上的“爽点”、兴奋点。
我所作的这两个讲话,都以正向激励为基调。确保激励的作用和效果,既要“挠”到心痒处,又要把话说到位。挠不到痒处,不会有作用;话没说到位,感受不强烈。比如:
原稿1:刚才,……等5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介绍了实践探索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得都很好,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
修改稿:刚才,……等5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他们的工作可以说是春兰秋菊、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高度一致的,就是都倾注着对老同志的满腔真情、对老干部工作的满腔热忱。真情和热忱,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根和本,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我们要像他们那样,对老干部真情关爱、热忱服务,把工作做到老干部的心坎上。
原稿2:看到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们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容光焕发,我从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修改稿:看到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身体健康、容光焕发,我打心底感到高兴,因为你们的健康是个人之福、家庭之幸,也是做好关工委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最重要的保障。
原稿3:刚才,12位在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