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以“点”带“面”打造亮点4个实用方法(附案例)
写材料,要写在“点”上,这是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材料是辅佐机关工作运行的,对材料里的表述,无论是官话套话,是老话新话,还是虚话实话,都要努力找“点”,说到“点”上。“点”准不准、是不是写在“点”上,直接决定它“辅政”是否起作用、是否有效果。一旦找准了“点”,思想境界就会“豁然开朗”,就会被很“自然”地引流到一种自如通达的状态,让人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一旦找准了点,就能以点带面,带动提升材料的站位、格局和境界。
那么,写材料如何来抓“点”,要抓什么样的“点”?这里和大家交流四个“点”:高点、痒点、燃点、热点。
一、挂靠“高点”,与形势政策“对标”
写材料,要有站位,要拔高,要上纲上线。这是对的。当然,我们要挂靠的“高点”,不能乱举旗、无限上纲、扯不上硬扯,而是要适合身份、适应时势、适度拔高、适当拓展,精准地“更上一层楼”,让挂靠点与政策方针去对标、看齐,解决写材料“师出有名”的问题。
「案例1」最近参加东北某省发展天基农业监测系统的立项报告撰写,对立项必要性这样分析:
(一)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对标的是“粮食安全”。大意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基础地位要牢牢坚守。建成天基农业监测系统,对耕地和农产品长势实施监测和产量预估,对管控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手段。对标的是“智慧农业”。大意是: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发展智慧农业是国家大政方针。随着技术的进步,天基手段在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上正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智慧农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三)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标的是“产业发展”。大意是:卫星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列入国家“新基建”范畴重点扶持发展。将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人口就业、打造地区亮点、促进转型升级。
同样,也是三个维度,粮食安全、智慧农业、产业发展,对标的三个“高点”也都是形势和政策。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的根本大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体现,国家已经针对智慧农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产业发展,更是“新基建”的范畴,是国家下大力重点发展的领域。这样来立项,就显得“师出有名”,对标很齐、挂靠很紧。
二、对准“痒点”,与用户思想“合拍”
机关材料的第一用户,是领导,要么是审批、签发,要么是自己用。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写一篇材料,是按领导意图来的,写的也是单位的实际,但领导总觉得,“意思有了,味道不对”,到底缺什么,也说不上来,“个个心里有,就是笔下无”。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不是他想说的话、不是他的思想,写得不充分、不透彻,就好像挠痒痒,没找到“痒点”。要树立用户思维,与用户思想同频、合拍,打通文字到用户的“任督二脉”,让“痒点”变成“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