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观点写不透,通常有4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经历经验
2.不熟悉公文写作套路
3.不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4.没有养成逻辑思维习惯
观点写不透,病根并不在前三点上,而是在思维习惯上。
有人说,思考,是对瞬间灵感的捕捉。相对于公文而言,思考则更多是一种习惯。
问题看得不透彻,关键在于平日不注重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表现为:
1.不注意观察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从普遍现象中提炼出核心观点。
2.缺乏全局意识,不注重整体设计,习惯于就事论事,看山讲山。
3.上不接天线,下不接地气,缺乏求真务实的调研精神。
解决观点写不透彻的问题,除了增强必备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外,重点是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 文秘家园网(www.wenmijiayuan.com)收集整理
01
根据现象,倒查病症——“查找问题”
去年,单位同事家小孩膝盖突然肿痛,去医院拍完片子,医生告诉同事,可能是小孩在幼儿园不小心摔伤,回家修养几天就好了!
半个月过去了,孩子的膝盖不仅没有消肿,反而痛得越来越厉害,肿得也越来越严重。同事没有办法,只能到上一级儿科医院治疗。
儿科医生眼睛一扫,便给出了诊断结果“化脓性关节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儿科医生之所以能够一眼看透病症,是因为医生从孩子体温特征、膝盖皮肤颜色、疼痛症状等表象,知晓病理的发展过程,这与医生丰富阅历和逻辑判断力密不可分。
回过头来看写作,我们常常因为缺乏经历经验,很难通过问题表象,定位诱发问题的原因,归纳出真知灼见的结论,至多从理论层面阐述。
为文章注入思想灵魂,写作前应特别注重调研。以写一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讲稿为例,第一步是充分调研,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从网上查找基层组织建设相关文章
2.网上或实地组织问卷调查
3.深入实地搞调研,与基层支部书记面对面、心交心,掌握一手资料
经过多方调研,我们可以掌握到一些在办公室里了解不到的具体情况。
比如,组织层面:基层组织选取成员随意化,不把政治信仰、党性修养、组织原则、政治立场作为首选条件,群众推选缺乏根本标准与依据,凭主观意愿、个人喜好、情感需求推选,选取过程组织不严密、原则性不强、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比如,个体层面:基层党小组长对“督促党员执行支部会议决议”“教育培养党的发展对象”“做好党员和群众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