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提炼六法”之三:提纯篇
写好总结汇报类文稿,关键于出亮点、出经验,而亮点经验贵在“提炼”。应有关同志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文稿“提炼六法”,即提高、提取、提纯、精炼、简炼、凝炼,下来,我们推出系列文章,逐步解读这“六法”。
上两期,我们分别讲了提高篇、提取篇。今天推出第三期,提纯篇。
一、总述
提纯
提纯的内容对象可以是很多,一篇公文如要高质量,主题要纯、思想要纯、逻辑要纯等等。由于相关内容在“六法”其他部分有讲到,这里重点讲提纯素材。
收集和整理素材,是写好总结类材料的基本功。一般而言,总结类材料的写作,往往是不缺素材的,甚至是素材过量,材料太多。
看过某镇一教育部门的年度总结报告,整整写了26页纸,大概有1.7万字,比政府工作报告还要长。但要讲的内容就是那么几项,实际上是材料员写了很多细节性、流水账式的内容。
所以说,对写总结类材料的同志来说,最大的烦恼可能不是无话可写,而是素材太多,不知道怎么整理、精简、用好。
这是这次重点交流提纯素材内容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怎样才能更好提纯素材?一句话来说,就是有用则留,无用则弃。
有用,总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和想表达的内容相关;二是不仅相关,而且在逻辑、程度、角度等方面相契合。下面分别解读。
二、相关性
相关性,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说明性材料,二是佐证性材料。
说明性材料,即对主题具有说明解释作用的材料。有些时候,特别是讲个性化工作比较强的内容时,不能缺少说明,缺少了人家就看不懂。比如,有些地方搞一些活动,喜欢取一些体现自己特色的名头,类似“靶向计划”“头雁赋能”“第二课堂”等,如果正文中不加说明,别人哪知道你讲的是什么呢?必须适当说明,才有利于提升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