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字 写活报告
写报告,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数字运用巧妙,则锦上添花、吸人眼球;运用不当,则累赘啰嗦、枯燥乏味。文字工作者不仅要养成重视数字、收集数字、用真实数字说话的好习惯,更要擅于用好用活用对数字。
一、妙用对比,让论述更直观
正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将反映事物同一特性的数据和同类事物或自身的过去相比较,是写好报告、分析事物优劣的重要方法。
纵向对比。即同一事物不同时间进行对比,反映事物不同时期的变化和趋势。
如《观察者网》在分析我国人口情况时写到:“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创下了1962年以来的新低,仅高于三年自然灾害影响时期。”文章将2020年人口净增长数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出生人口数对比,人口出生率和净增长率低的现状和紧迫性马上透过纸面传递给读者。
横向对比。即对不同事物的同一时期进行对比,反映事物间的差距程度。
如1943年,抗日战争到了最困难时期。国民党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发表在1943年5月25日的延安《解放日报》上,针锋相对地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叫嚣。文章写道: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抗击了日寇二十一个师团,三十五万人,占百分之五十八,国民党仅仅“抗击”日寇十五个师团,二十五万人,占百分之四十二。共产党抗击了伪军五十六万,国民党仅仅牵制伪军六万。两项共计,共产党抗击了敌伪军九十一万,国民党仅仅“抗击”与牵制敌伪军三十一万。但是国民党拥有三百余万军队,相当好的装备;共产党的军队则连游击队在内不过五十万,不到国民党的七分之一,装备尤为落后……文章通过比较共产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在抗日中的表现,充分论证了“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游而不击’,而是国民党反动派不游不击”。共产党及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才是抗日的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