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自然保护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自然保护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林业草原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0年全省自然保护地工作,部署安排2021年重点工作。刚才,何平同志宣读了《关于表扬全省整合优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衡阳市和浏阳市、华容县、汉寿县、永顺县林业局等5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待会,长清局长将作重要讲话,同志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总结2020年工作
2020年是自然保护地工作任务异常艰巨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省局党组的决策部署,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各项任务,为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1、保护地体系《实施意见》顺利出台。省局组建工作专班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在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历经28次修改完善,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后,争取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于去年9月27日下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我省成为全国较快出台专门落实文件的省份。《实施意见》提出了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路径以及保障措施,在体制机制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为今后一个时期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意见》印发后,各市州积极主动研究贯彻,湘潭市拟定了《湘潭市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办法》,并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2、整合优化前期工作圆满完成。省林业局党组把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作为头等大事,按照国家林草局的部署组织动员全系统力量狠抓落实。报请省政府成立了以文浩副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文浩副省长亲自主持召开7次专题会议,长清局长等局领导组织召开工作会、现场会、调度会10余次,就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行了全面研究部署和周密安排。各市州、县市区按要求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市县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均专题研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全省近5200人参与、投入亿元工作经费,形成了上下联动齐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先后印发了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26个,组织中南院、设计院、林科院等6个单位成立了技术支撑专家组和7个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市县指导服务,举办培训班155场次,协调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等厅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集中审核市州预案及相关成果。在各级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历时近一年,经过摸底调查、评估论证、空缺分析、整合优化等环节,最终形成了14个市州级预案、111个县市区级预案、306个分述报告,汇总、分析近200万个矢量数据。以此为基础,编制形成了全省省级预案并报国家审查,拟将全省438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306个,总面积万公顷,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整合优化前净面积增加万公顷,增加个百分点。通过整合优化,有效解决了空间布局不完善、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现实矛盾冲突尖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够等问题,形成了全省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库,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的充分肯定。李春良副局长在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总结视频交流会上3次点名表扬我省。
3、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反馈的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期评估意见,报请建辉常务副省长、文浩副省长两次召开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9项内容的工作责任清单、38个项目总金额亿元的试点项目清单,并召开现场推进会,组织动员省委编办等15个省直单位及邵阳市、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城步县等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公园的决策部署。经过努力,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不论是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生态保护方面,还是社区协调、教育宣传和保障措施方面,特别是在行政权力清单集中授权、一级账户统筹资金使用管理、管退结合构建产业管控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国家林草局组织的第三方专家评估组现场核查评估验收后认为,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了试点阶段各项任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针对评估验收指出的两个主要问题,省局按照省领导的指示批示,积极推进了试点区范围调整优化和省直管相关工作,并形成了初步方案。
4、洞庭湖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大面积种植欧美黑杨问题整改任务,2020年洞庭湖4个自然保护区清理欧美黑杨万亩,三年共计清理万亩。同时,按照“边清理、边修复”的思路和“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继续组织实施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2020年投入生态修复资金亿元,修复湿地面积万亩。全面完成了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指出的精养鱼塘投肥投饵问题整治任务,生态退养万亩,生态化治理万亩。以实施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GEF项目为抓手和示范,促进种养产业的生态转型,重点推进了西洞庭湖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示范点建设、南洞庭湖芦菇产业扶贫示范点建设等,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众超800人。积极组织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了洞庭湖杨树清理、芦苇弃割、矮围拆除等专项监测和评估工作,形成了《洞庭湖保护区杨树清理迹地生态修复过程监测阶段性总结报告》《2019-2020年芦苇弃收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监测评估报告》《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洞庭湖关键物种威胁分析报告》等,为进一步加强洞庭湖湿地保护、优化治理模式、提升湿地保护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据调查监测显示,洞庭湖区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洞庭湖越冬候鸟数量达到万只,较上年增加万只,增长%;东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由1998年的10头增加至210余头,成为国内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东洞庭湖林阁老监测站河段,长江江豚聚集分布,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豚湾”,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5、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基本完成。配合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绿盾2020”等问题整改,全省自然保护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累计3330个,已完成整改3299个,完成率99%。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结果的通报,授予省林业局优秀等次。组织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态化监管和人类活动核查,核查问题线索2万余条。积极配合开展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先后组织5次排查、8轮督察,筛查疑似图斑点位637个,清理整改自然保护地内违建别墅151宗、802栋,其中拆除499栋、部分拆除19栋、没收95栋,全面完成了违建别墅清查整治省级核销工作。组织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涉林工作,出台了《湖南省林业局关于加快小水电清理整改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规定,明确了补办林地手续七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