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一场典型中国官场饭局的解读
×年×月×日,陈教授因公到某市出差,见到了多年的老同学唐经理。
晚上唐经理为老同学接风洗尘,并邀请了李科长、曾主任、王秘书、张局长、李局长五人于晚上6点30分在×市×酒店×包厢吃饭。
品味这场官场饭局,不难看出官员的到场顺序反映出官员权力的大小;称呼后面玩的是面子游戏;酒是官场饭局的精华所在;吃腻了山珍海味反而觉得土豆好吃则是对官员的一种绝妙讽刺。
01
到场顺序:权力大小的反映
一、官员迟到:看似无意实则是摆官谱
官员迟到,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是官员的一种习惯,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唐经理与陈教授5点50分就到了酒店,5名官员在6∶30这个约定的时间,则是一个也未到,6∶35分李科长到酒店包厢,6∶42曾主任到酒店包厢,6∶50张局长到酒店包厢,7∶02李局长到酒店包厢,7∶13王秘书最后到酒店包厢。
5名官员都迟到,是偶然?是巧合?还是必然?
不可否认,有的官员事情比较多,因为公事而迟到那也无可厚非。
5名官员都迟到,这样的现象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如果请吃饭的是几位官员的领导,还敢迟到吗?
官员迟到,表面无意实则有意,是在摆官谱,“所谓官谱、官派,就是做官的排场、派头”。“
官场中人的普遍看法是:做官就应当有官谱、官派,不然算什么官?
所以,一旦为官,便要摆谱、摆派。文秘家园(www.wenmijiayuan.com)整理发布
迟到的根本原因在于请吃饭的是生意人,在官员面前处于弱势低位,似乎不摆摆谱就不能表示自己是一个官,难以体现自己尊贵的身份。
二、到场先后:权力大小的反映
官员迟到是一种常态,科长迟到几分钟,而局长迟到半个多小时,权力越大的官迟到的时间也就越久。
唐经理要等官员,官员也要等,当然只是小官等大官,权力小的科长要等权力大的局长,局长要等更大的官。
权力分三六九等,位低者只有等的份,“等上级”是一条重要的官场原则,并以权力大小为依据,无权者等有权者,位低者等位高者,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三、秘书:权力递延的获益者
表面看来,秘书最后一个才到是对到场顺序是权力大小反映这一规则的颠覆,事实上并非如此。
“近水楼台先得月”,领导的权力很容易递延到秘书这里。
“所谓权力递延就是非权力拥有者因与权力拥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直接或间接行使着权力,也就是权力递延到了他们身上。”
作为市领导的身边人,王秘书在该市拥有的政治资源并不会比其他在场的官员少。
“宰相家人七品官”,在该市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接近领导、与权力核心联系密切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往往容易获得实质权力,是权力递延的最容易获得者,甚至大权在握。
科长、局长办不好的事,王秘书则很有可能办好。
不是因为秘书本身的官有多大,权力有多大,而是王秘书是市某领导的秘书,“不看僧面看佛面”,官职不大,但权力却有可能约等于他的领导,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的也是市领导。
02
称呼:面子游戏
鲁迅先生说过“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
中国人爱面子,甚至死要面子,往往“打肿脸充胖子,做事处世,最忌抹面子。‘面子’代表中国社会中广泛受重视的社会声誉,它是个人在人生历程中借由成就和夸耀所获得的名声,也是个人借由努力和刻意经营所积累起来的声誉。”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