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布置在全国财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分析研判当前财政收支形势,研究布置下一阶段财政预算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我们国家在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举行的一次重大政治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强调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举旗定向,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深邃的战略思维、坚定的战略定力、深厚的为民情怀,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5月28日下午答记者问、6月1日赴山东考察座谈时,进一步就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次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是党中央针对当前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掌舵领航、谋篇布局,多次主持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稳”“六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一)充分认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六稳”和“六保”是在不同形势下为实现稳中求进作出的科学安排,是目标一致、相辅相成、连贯统一的。“六稳”是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具体抓手,“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当前形势下,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坚决守住“保”这一底线,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二)准确把握实现“六稳”目标、落实“六保”要求的重点任务。“六稳”和“六保”都很重要,但也要注意抓重点。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要精准施策,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岗位老百姓就有收入,保基本民生就有了物质基础。而创造就业岗位就要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定和引导好市场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目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发展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必须兜牢民生底线,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三)切实增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党中央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工作部署。《政府工作报告》用很大的篇幅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阐述。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将财政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不断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对冲疫情影响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多次对此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四个“对冲”。第一,适当提高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积极对冲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影响,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第二,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分配给地方统筹使用,重点投向国家支持的、有资产收益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加大各类结转结存资金盘活使用力度,多渠道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弥补财政减收增支缺口。第三,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第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不折不扣用在落实“六保”任务和减税降费等方面。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第五,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中央本级力求在执行中通过经济增长解决减收问题,在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的同时,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实现收支平衡。
从支出规模上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并且考虑了下半年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财政政策和资金尽快见到实效,发挥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一)财政资金分配要突出重点、提质增效。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资金规模和力度大,要把准方向,聚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发力。要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一笔一笔审批,全程跟踪监控,坚决防止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