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与研究思考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组织要具备对内把党员组织起来的能力,严格有序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同时,要具备对外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完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任务的能力。”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2020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指出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这些既说明了抓好党的组织体系,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但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建设来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设的逻辑是什么?推进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推进?清上述问题,有助于从全局性把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含义和逻辑
(一)基本含义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项目管理中的常用词汇,国家标准中对“标准化”描述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规范化”定义为“在经济、技术和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本文认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理念和方法,根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要求,项目化推动党支部建设规范有序、运转高效、持续提升,从而不断追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最大化。
(二)多重逻辑
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一重要命题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党建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多重逻辑的统一,其对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
1.历史逻辑。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历来十分重视党支部建设。1925年,中共四大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对支部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初步奠定了党的支部制度基础。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从秋收起义的失败中意识到,要想实现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必须将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于是“三湾改编”和“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从此诞生。三湾改编后,部队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随着党员人数不断扩大,1950年《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中提出“当前党的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整顿和巩固”。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点,提出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