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课: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正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辩证关系

党课: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正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辩证关系

同志们: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法治实际,是根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从地方到中央的长期实践中,在依法治县、依法治市、依法治省、依法治国的丰富实践和显著成就基础上,形成了对县域、市域、省域、国域不同层面法治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切体悟,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萌发、形成和创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孕育了深刻的实践逻辑,彰显“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辩证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思想的身体力行者和主要贡献者。下面,围绕“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正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辩证关系”这一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第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工作,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并亲自谋划推进法治建设。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1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在福建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依法治县、依法治市、依法治省,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经验。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先后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大力推进依法治省,致力建设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绿色浙江、信用浙江,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经验,撰写系列法治理论文章,形成了系统化的法治思考。2007年3月至10月,习近平同志任上海市委书记,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着力提高城市法治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的法治实践,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取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党以法治方式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型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以厉行法治的坚定意志、奉法强国的雄才大略、依规治党的远见卓识和求真务实的理论思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对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政治方向、战略布局、重大任务、重要保障、重大关系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法治新概念新命题,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现了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许多主要观点,都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法治实践中找到源头。

第二,要将推进法治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相联系

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各项法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以贯之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调党的领导是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决定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全面依法治国的显著优势,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党课: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正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辩证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基层小笔杆+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文档素材,服务帮助笔杆子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
兑换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