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内外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局势也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变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但同样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格局和人们生活影响的持续深入,中国网络空间内不同价值话语的斗争、交锋日益尖锐和隐蔽,不同思想力量的较量、博弈也越发严峻和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指示中强调,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首先就需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权。
一、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权的逻辑必然
从世界存在的样态来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实践就意味着与矛盾作斗争,在矛盾中发展,所以说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实践的一种重要方法。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继往开来伟大历史成就的重要法宝。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作为当代社会实践和矛盾存在的一种样态,对其领导权的掌握既是党领导一切的政治要求,也是人民利益实现的实践需要,更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理论需求。
(一)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权,是党领导一切的政治要求。党的领导既是百年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而党的领导权,正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勇于同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的斗争中,在人民的支持下才得以实现。因此,坚持党领导一切,坚持斗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在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中,“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019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宣传工作九条经验,首要一条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根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网络业已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和最前沿。因此,要实现党在思想领域的领导权,就必然需要以坚定的信念面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形势,敢于出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善于斗争,在与不良社会网络思潮的斗争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实现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
(二)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权,是保障人民利益充分实现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是劳动着的人们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了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劳动着的人们的利益实现,理应成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启百年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根基和本源。因此,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本质,应该是对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利益的表达。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尽管从外在形态上看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是不同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的话语权之争,但实际上,每一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思潮背后,都有利益群体和物质力量的存在,归根到底仍是不同团体、阶层现实社会利益诉求的表达。因此,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是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之争,更是社会现实利益诉求的矛盾之争。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实际上是在确保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真实性,确保网络意识形态与人民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权的巩固,是人民利益诉求得以保障的体现,而人民利益诉求的保障,则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的内在价值要求。
(三)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理论需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了丰富的意识形态斗争经验。而在百年发展历程中,能多次直面挫折和问题,对错误思潮的挑战冲击能进行有效反击,并取得成功,则缘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持。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变化、大发展历史格局,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和安全的维护,也将直面更深刻的变化和更巨大的挑战。网络交流的开放、快捷,不仅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面临更加多元的选择,也导致价值共识和思想共识的形成更加艰难。只有继续发扬党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宝贵经验,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网络意识形态核心本质的科学性和一元性,并且将它作为一项根本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得以实现,确保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继续取得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筑牢国家总体安全屏障。
二、巩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权的原则遵循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同时他也指明,“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不能出现毫无理论支撑,没有方法原则的乱斗。那么,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就必须掌握斗争艺术。在宏观价值追求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中观机制建设中,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微观策略选择里,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相统一的原则。
(一)价值追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看,“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意味着党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领导权的生成,具有先天的“自发合法性”。它是由于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以法定权力赋予的方式托付自身利益诉求,而党依据宪法规定展开执政工作的本然。依此理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党的领导权,其存在毋庸置疑,不用博弈,但从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权的实现来看,它又是一个双向合力的选择过程。一方面是代表人民利益和价值追求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获得网民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是作为现实个体存在的网民,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利益的矛盾和博弈中,对作为抽象共识存在的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接受。因此,只有某种特定意识形态始终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并且能说服绝大多数成员自愿选择接受,这一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才能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得以继续保持和实现。所以,列宁说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维护人民利益,保持政党利益与人民利益的统一,是一百年来人民相信中国共产党政治纲领和策略正确的根本原因。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同样也不例外。只有确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