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承红旗渠精神 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

传承红旗渠精神 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

197446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面貌好成就时,播放的第一部纪录片就是《红旗渠》,引起了各国代表们的震惊和感动。红旗渠也被周总理评价为并列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在这段林县人民与恶劣自然环境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用极其简陋的工具“一锤一铲两手”修筑红旗渠的壮丽史诗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座民族精神的丰碑依然有着令人震撼的魅力,值得我们研究和发扬。

一、探索红旗渠精神的根基——自力更生集中表现为依靠群众、自给自足

......,漳河穿山来。自力更生创奇迹,高兴红旗永向前......”这首《定叫山河换新装》讲述的这条“人工天河”,映照着共产党人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翻开林县的历史书,有一个字频繁的印在每一页,那就是“旱”。一年“旱”,一年“大旱”,一年“凶旱”,最后旱到发生了5次人相食,这些在明清时期的石碑上都有记载。林县人民过去只洗三次脸,出生、结婚和死亡。在林县还有一个故事人们至今念念不忘。1920年大年除夕,桑耳庄一个叫桑林茂的老汉,凌晨三四点钟起床,走了二十里路,排队等了一天,终于从山里挑回一担水。临到家时,来接他的儿媳妇王水娥不小心打翻了这来之不易的两桶水。当天晚上,儿媳妇就上吊自杀了。时代不同,我们怎么也理解不了两桶水就要了一条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当地人民的确想要解决用水困难的问题。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的用水问题,实现“清水到处流”的梦想,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三个考察组沿河而上寻找水源,最终敲定了“引漳入林”工程。但是困难随之而来。一是经济支援。当时国家面临全国性的粮食短缺,批复中写道:“林县可根据自己的财力、人力,考虑是否兴建这个工程。”这意味着林县要想修建,几乎全靠自己的力量。二是属地协调。工程源头位于平顺县,属于山西省,人家能否同意?需要协调。三是修建困难。太行山横亘400多公里,到处悬崖峭壁,谈何容易?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杨贵不止一次表态:“一旦红旗渠修不成,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人民谢罪”。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为解决经济上的问题,林县老百省吃俭用支援红旗渠,数万修渠大军自带铁锹、小推车上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传承红旗渠精神 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基层小笔杆+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文档素材,服务帮助笔杆子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
兑换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