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调研与思考
省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要求,谋划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充分体现了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责任担当。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将其作为谋划发展思路的基本遵循和目标导向,积极探索我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在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中谋划我市发展
(一)作为革命老区,必须以“两个更好”为根本遵循,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革命老区,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我市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加快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不负总书记嘱托,不负革命先烈,不负老区人民。
(二)立足基本市情,必须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探索现代化路子。县域和乡村是我市的基本盘。我市位于武汉都市圈核心功能区,周边地区经济活跃,消费容量大;农村人口转移较多,农业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多式联运条件好,发挥特色农产品和农文旅融合等比较优势发展都市圈农业的潜力巨大。我市将进一步聚焦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这个主攻方向,围绕激活农业农村比较优势和内生动力,系统谋划县城与乡村的功能和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和推动我市全面现代化。
(三)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向转变思想观念和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我市最大的短板是缺乏走出去看世界的开放精神,市场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不强,治理能力特别是运用市场机制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不足。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关于先行区建设、流域综合治理、强县工程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对标对表中转变思想观念,在贯彻落实中提升能力水平,尽快找到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
二、立足市情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
我市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发挥什么作用,是必须作答的重大考题。我们带着任务认真研究,对我市市情进行再梳理、再认识,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思路和路径。
(一)我市有好山好水,但将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任重道远。我市北靠大别山,南临长江水,一江六水纵贯全境,百湖千库星罗棋布,生态空间占国土空间一半以上,是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屏障、中部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独特的山水生态资源是我市的宝贵财富和主要优势,但生态优势没有充分转变为强县富民的发展优势。
(二)我市有好文化,但文化软实力没有转化为发展硬动力。我市得中独厚、崇文重教、名人辈出,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中原文化与长江文化在此碰撞交融,走出了李时珍、毕昇、李四光等1600多位历史名人,红色文化独树一帜,铸就了不朽的老区精神,但这些文化遗产沉淀在书本里、散落在乡野中,活化利用和弘扬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秘家园网站(wenmijiayuan.com)免费发布
(三)我市有好物产,但产业化和品牌化不够。苍术、艾叶、菊花、天麻、茯苓等道地药材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油料产量稳居全省第1位,水稻产量居全省第2位,生猪出栏、水产产量均居全省第3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7个,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各类资源产业化和品牌化不够,产业链和价值链较短,延链强链潜力巨大。
(四)我市有好区位,但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我市地处鄂豫皖赣四省交界,是武鄂黄黄核心功能区重要组成部分,铁水公空综合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但多式联运建设滞后,特别是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区位优势没有转化为物流和渠道优势。文秘家园网(wenmijiayuan.COM)收集整理
基于对市情的认识,我们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重要要求为根本遵循,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对内整合,对外开放,转变发展理念,激活发展动能,走出一条以强县富民和乡村振兴为引领的我市现代化道路。
在推动工作中,重点把握五个导向: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对内整合,在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