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区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产学研融合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技局加快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先后出台了《X区加速打造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的若干政策举措》、《X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行动方案(2023—2025年)》、《X区加快推进赋权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凝聚创新合力,全面深化与高校院所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推动校地企融合发展,X大学科技园、X大学科技园入选省级大学科技园;新增孵化器在孵企业2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300家,科创孵化载体工作首获市政府督查激励表彰;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4家企业获评2023年X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被授予“X市企业科技创新先锋”表彰;成立X大学国家技术转移X分中心,X、X相关技术入选“X市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典型案例”;创成全国科普示范区。
二、主要工作
1、创新主体培育量质齐升。全区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47家;充分发挥X英才计划的支撑引导作用,自2021年以来,成功引进72个区级科技人才项目,28个市级科技人才项目,获得政策扶持资金0.856亿元;成功吸引6名国内外院士等在X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同时,提高高校院科技成果供给能力,与驻区高校院所共建7个实验室、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技术服务平台。
2、成果转移转化载体不断拓展。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二次开发,实现政产学研经高度融合发展;13家新研机构均与高校合作,孵化引进企业195家,累计在职人员655人,其中科研及管理人员约485人,包含硕士以上194人,相关营收达71亿元,连续三年绩效评价获奖率全市第一。构建多层次科创孵化载体,累计建设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孵化载体57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30个、市级18个,与X共X创新湾区,已获评省级大学科技园认定,与X共建X数字经济创新湾、微电子学院、硅巷实验室,基本形成“一园一巷两湾区”的产城发展格局。
3、技术转移转化队伍持续壮大。建立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X工作站,打造军民融合知识产权公共平台,探索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已招引落地高新区军民融合类相关科技企业近30家,服务全省企业近1000家,辅导取得参军资质100余项,征集双向转化需求100余项,匹配落地20余项。建立X大学技术转移X分中心,依托X大学校内科技人才团队以及领先的科技成果,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及人才支撑,推介X大学最新科研成果30余项,助力企业解决生产技术和工艺难题20多项,开展科研团队技术对接、组织诊断会11次。创新X小程序上线以来,发布项目808件,注册用户超6500人,访问量突破6.6万人次。新版小程序通过“X”新增用户4596人,持续促进创新资源对接。
4、产学研合作对接进一步深化。每年组织驻区科技型企业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线下产学研交流活动,定期开展需求发布,结合我区产业特色和创新发展需求,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近三年超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