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筑牢财政科学管理根基——在全市财政系统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暨2024年度财会业务培训会上的辅导报告
同志们:
大家好!
在全市财政系统积极探索创新、持续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这次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暨2024年度财会业务培训会,意义重大。今天,我主要围绕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这一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筑牢财政科学管理根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深刻认识零基预算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一)宏观财政形势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宏观形势下,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量预算往往容易导致预算只增不减、资金分配固化等问题,难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和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需求。零基预算作为一种打破基数概念、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和评估预算项目的方法,能够有效应对财政收支紧张的局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需要
财政管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过去的预算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预算松弛、项目绩效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零基预算改革要求我们以零为起点,对所有的预算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实际需求和效益来分配资金。这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从分配到使用全过程的监控,从而提升财政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资源优化配置
政府职能的履行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而零基预算改革可以促使政府部门更加清晰地界定自身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通过对预算项目的重新梳理,我们可以将财政资源向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关键领域、社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倾斜,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避免资金分散在低效或不必要的项目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推动政府职能朝着更加高效、优质的方向转变。
二、准确把握零基预算改革的内涵与核心要点
(一)零基预算的内涵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个项目的预算金额。它摒弃了传统预算编制中“基数+增长”的模式,要求对每个预算项目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以项目的必要性、效益性和成本效益比为依据来分配资金。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更加注重预算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灵活性,它要求我们全面考虑政府的战略目标、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政策变化以及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二)核心要点
1.以零为起点的项目评估
对所有预算项目进行从零开始的评估是零基预算改革的关键。我们不能再简单地延续以往年度的预算安排,而要对每个项目的目标、内容、实施计划、预期效益等进行详细分析。对于新的项目,要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延续性项目,要评估其是否仍然符合当前的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是否需要调整规模或方向。例如,在评估教育领域的预算项目时,不能仅仅因为某所学校过去一直有某项经费补贴,就理所当然地继续安排相同金额的预算。而是要重新审视该校目前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学生人数变化、教学质量提升需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预算额度。
2.注重绩效导向
绩效是零基预算的重要导向。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紧密结合。对于绩效好的项目,可以优先保障资金甚至适当增加投入;对于绩效差的项目,要减少资金安排或取消项目。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例,如果某个道路改造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周边居民出行满意度,那么在后续的预算安排中可以考虑继续支持类似项目或适当扩大规模。反之,如果某个项目存在工期拖延、质量问题严重等情况,就要对其预算进行调整。
3.资源的统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