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典故】克己慎独,守心明性
【例文】“克己慎独,守心明性”,当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时,能否时刻自省自警自重自律,考验的是“不畏人知畏己知”的高度自觉。明代薛瑄提出清廉自守的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国纪检监察报《清廉自守》)
【典故】出自战国子思《礼记中庸》,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
【释义】意思是,一个人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