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体制的日志:躺不平的大多数
01
这几年,职场流行最多的一句话,大概是“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每一个身处职场的人,最初都是一腔热血,希望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而实现自身价值,当下社会最直观的衡量标准,莫过于权力和金钱了,很多拥有权力和金钱的人,在他人和自己看来,都无疑是成功的典范。
权钱名利人人趋之若鹜,但当普通人只能卷自己时,社会的运转法则早就在卷资源、卷背景了,单一的标准,卷不过别人多重的叠加,因此,卷又很难,但躺也不容易。
所以,大部分人在卷和躺中反复横跳,看到希望的时候,就奋发图强想做一点事,但卷到后来发现,希望渺茫,又觉得还不如躺,但躺又躺的不甘心,不安心,躺的无意义感和生活的压力如影随形。
说到底,能找到自洽的方式并不容易,我曾亲身经历,也曾亲眼目睹身边的人从卷到躺,也从躺到卷的经历,其中种种,如今想来,催人奋进中,也让人辛酸。
02
罗琳是我的在新疆工作一年后转来的舍友,那时候,我原来的舍友结婚搬走,宿舍在空置半年后,迎来了新舍友。
第一次见罗琳,是某个夏天的中午,我刚回宿舍,就看到里面房间,有人正在收拾东西,她见我进来,也客气地跟我打招呼。
她皮肤白皙,个子高挑,瘦瘦的,留着齐耳的短发,眼睛亮亮的,穿着蓝色牛仔阔腿裤,白色的娃娃领短袖,这让她看起来年轻又利落。
我主动帮她收拾床铺,整理衣服,她说,她是从地方借调过来的,领导看中了她写的材料文章,特地把她借调过来。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一种骄傲和兴奋的神色,她说,她要抓住这次机会,说不定她就能留在这里。
她对留在这里,有一种笃定的自信,她对自己的能力是深信不疑的。
整理完后,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
03
那天因为我们去得晚,食堂里人已经不多了,我和罗琳挑了一个靠墙边的位置坐下,她看起来文静,但熟了以后话很多,而且讲话的时候,轻声细语,让人听着很舒服。
我喜欢跟她聊天,她跟我讲她小孩现在上一年级,她老公自己开着广告公司,她说,她这次有机会借调,她很开心,她觉得是个机会。
罗琳在原单位负责宣传科,但她觉得领导并不重视她,科室里老员工居多,大家工作懒散,等着退休,她工作难以推进,这样持续了两年,她实在觉得看不到希望,而这次借调,重新让她燃起了斗志,她想着,如果能留在市政府,她就把孩子接到身边读书。
我也替她高兴,我们那次虽然第一次见面,但很多感受经历相似,不知不觉就感到很亲近。
那天之后,她就开始在这边上班了。
她也负责写材料,但我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导,所以交集并不多,只是在偶尔吃饭的时候碰面互相闲聊几句。写作助手网站(wenmijiayuan.com)免费发布
她工作很拼,经常晚上十二点多才能回来,第二天又早早去,我俩虽然在一个宿舍住,但每天早出晚归,一天说不了几句话。
04
罗琳那年记得好像是三十三岁,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她有迫切地想改变现状的想法,她要把孩子接到市里,也想多多挣钱让爸妈安心养老。
当时我一直觉得,如果不是在体制,她一定有这个能力,她逻辑清晰,考虑问题全面,我有拿捏不定主意的时候,常常给她打电话,我们在电话里商量对策,她好像什么都可以搞定,有一种游刃有余的轻松。
记忆中,唯一一次她工作出错,是给领导的讲话稿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