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2021年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XX厅长,尊敬的各位校长、老师们,同志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1”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委教育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建设教育强市,推动XX教育“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为建设品质生活之城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XX会长和来自全国的知名校长、专家、教师莅临大会。昨天晚上,XX省长、XX副省长专程到XX与各位校长见面,对XX教育提出殷切希望。在此,我谨代表XX市委、市政府和1000万XX人民,对各位名校长、名师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XX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品质之城教育筑基》宣传片。XX同志宣读了《XX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XX市尊师重教若干措施》《推动XX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十条措施》和《关于加强卓越教育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几个文件含金量很高,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刘彭芝会长讲了很重要的意见,令人振奋和感动。王帆秘书长介绍了《“XX市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路径、明确了抓手。杨勇厅长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提升当地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新路径的复函》,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大会启动了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振兴县域教育XX实验基地,并为市、县两级基地进行了授牌,向受聘的专家、导师颁发了聘书。几位参会代表作了发言,讲得很真切。以今天大会为标志,XX迎来了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春天。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引进优质资源、办好一所学校是一个探索;汇聚全国名校名师资源,推动一个1000万人口大市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全面提升地方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新路径,这是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我们选择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举行这次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第二个百年再出发,青年是希望、是未来,未来的希望靠教育。
下面,我重点就建设教育强市,尤其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守初心立下建设教育强市的“鸿鹄志”,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教育强市,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第一,这是牢记重大政治嘱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时代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就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九个坚持”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尤其是对XX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县考察并看望贫困群众时,嘱托要把教育搞好,希望在下一代,下一代要过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2014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XX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回信。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XX农大教授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是我们做好XX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再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以更高远的政治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突破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党念兹在兹的教育情怀,感受到一个文明古国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价值追求。王东峰书记、许勤省长也多次就建设教育强省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先后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一系列文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系统、明确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省委部署,补齐教育短板,建设教育强市,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第二,这是强化重大战略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国正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主要是“两变一彰显”:第一个变是全球经济格局在变。我国2020年生产总值101.59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唯一的近25年来经济总量占美国比重超过70%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那将是历史上第一次其他国家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第二个变是全球政治格局在变。西方世界将长期陷于“稳定中的动乱”这样一种变局,“东升西降”是大趋势。第三是中国文化的显著优势正在彰显。今日之大变局,往实质上讲,就是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制度治理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这次破产的乃是对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制度治理体系的盲目崇拜和迷信,而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更加彰显。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确立文化自信,首先“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美的制度之争,究其根本是文化之争、文明之争、价值观之争,归根结底是要靠教育支撑。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第三,这是回应重大民生期盼、建设品质生活之城的迫切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到XX工作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次到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特殊学校、高校调研,多次和干部群众谈话了解XX教育。XX自古就崇尚教育、重视教育,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宋建州学、明有府学,很早就有“学生城”的美誉。XX书院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清末全国书院之冠”。XX有XX农大、XX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17所高校,有XX一中、XX十七中、XX附校等近20所百年名校,XX籍的“两院”院士就达17位之多。历届市委、市政府倾心抓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我们的红色教育有声有色,校体融合做法在全国很有影响,近日被教育部批复为全国职业教育创新示范市,特教中心被教育部、中残联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高中教育在2003-2008年居全省第一,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XX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少、不均衡,教育创新不足、教学方法滞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层次不高,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管理不规范等等。尤其是很多XX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衡水去上学,几周才回来一天。不仅家长要付出巨大的财力、精力,而且孩子在青春期最需要家庭教育的时候,没有父母的陪伴,这种缺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建设教育强市,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上最好的学校、得到高品质教育,这是XX100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