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公文的时态——读《散文的时态》之悟

公文的时态——读《散文的时态》之悟

近日读屏,读到作家周晓枫的文章《散文的时态》。这是一篇文学理论方面的佳作,曾被选用作为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科目阅读理解题的阅读材料。

饶有兴趣地读罢此文,我忽然想到,能不能就公文的时态也做些探讨,写上一篇文章呢?

我从事公文写作已有32年,对公文的时态,属于“日用而不知”(《周易·系辞上》),从来没有认真琢磨过。然而,即便是后知后觉,也总比不知不觉、糊里糊涂要好。就此专门研究一番,想来不仅对自己继续走好文路有好处,对读者也会有启迪。

诚如周晓枫所说,“汉语和英语不一样,所谓过去时、正在进行时、将来时,对我们来说只是昨天、去年、此时此刻、三个月以后等等这样的时间副词标注,之后并无词形和句型的变化”。对汉语表达的这个特点,周晓枫抓得很准。但她没有谈到的是,对于不同时态,可以用不同的时间副词作标注,这一点英语、汉语并没有区别,区别在于英语往往通过词形、句型的变化加以呈现和区分,汉语则常常使用具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意和区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属于殊途同归,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但我觉得汉语的表达方式因时态而产生的变化相对较少,因而更显简约。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写完了这篇文章(过去完成时)。

我正/在抓紧起草这篇文章(现在进行时)。

我将/打算/计划就此写一篇文章(将来时)。

这三句话,分别对应着三种时态,其中都没有时间副词,但由于各自包含有标志性词语(下划线标注),时态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表达方式,在所有基于汉语的写作中是一致的,无论写散文、写新闻还是写公文,以及其它文体。

周晓枫认为,从古人到今人,往往习惯于用过去完成时态来写散文,从终点望向来路,作品平铺直叙,“事后诸葛”地讲道理,多数充满回忆的味道,容易使读者产生阅读上的安全感乃至倦意。与此相反,她更为主张像写小说一样,以正在进行时态来构思和描写,更注重表现“此时此刻”,更注重过程和细节,赋以对事物更多元、多义和多彩的理解,这样能为散文读者带来更为生动而复杂的审美体验——“把读者凌空抓起来,直接扔进叙述的情境中”“使他们的角色从旁观到参与,从被告诫到共分享”。文秘家园(www.wenmijiayuan.com)整理发布

大道相通,大道一也。我历来主张,写文章要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公文和散文都是“文”,一笔写不出两个“文”字。如果借用周晓枫的“时态观”来审视公文写作,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公文的时态——读《散文的时态》之悟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
兑换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