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一篇视角独特的佳作
王会高
古人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既能照亮现实,也能照亮未来、照亮心灵,激发动力。只有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善于从历史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2023年、2024年《学习时报》刊登了“为官一方”系列文章,其显著特点是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其讲历史沿革、讲历史荣光、讲向史而新的“三讲”独特技法值得学习借鉴。笔者以系列文章之一《云和:让“万分之一”成为“万里挑一”》(以下简称例文)作评析如下。
讲历史沿革。历史沿革,指的是某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涉及政治活动规律和政治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节点,重点是说明这些节点的关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响、实际作用、历史和现实意义。讲历史沿革,体现历史纵深感,是“为官一方”系列文章的特征。如例文突出“顺天应人”理念,将悠古与美丽融合,以简驭繁地来讲述该地与众不同的历史沿革。如用“显圣湾等遗址考古出土文物,来印证云和的悠远文明”,然后转入历史沿革的叙述,展现了该地的特点、特征、特色。环境影响人,人亦改变环境。例文简洁明快、言约义丰地讲述了该地“居浙西南腹地、丽水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具有的和善包容的情志,呈现的舟车川流、商贾云集繁荣景象。讲历史沿革的目的是道出其繁荣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历史规律的昭示。
讲历史荣光。马基雅维利说:“谁渴望预见未来,就必须征询过去。”讲历史荣光是“为官一方”系列文章的亮点。如例文以大气象、大气势来书写历史荣光,让人们倾听历史回响,感悟历史带来的深刻启迪。例文重点讲述了辛亥革命中,光复会领袖魏兰慷慨投身革命洪流,变卖田产创办云和先志学堂的典型事迹;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点燃了云和革命火种;1937年,浙江省铁工厂迁至云和小顺,1939年4月,周恩来到小顺视察,发表演讲盛赞工人阶级“顶天立地”,勉之“多造枪械打鬼子”;1942年5月,日寇大举进犯浙赣线,云和成为临时省会,云和人民与涌入小城的两万诸界英才一道,书写了一曲救亡图存的磅礴史诗。这些,足以见证该地的伟大历史,这是思变争先的奋斗史,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讲向史而新。讲述历史沿革,回顾历史荣光,目的是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向史而新,是“为官一方”系列文章逻辑的终点。如例文以“小县也有大志气、小县也谋大发展”的坚定信念,以“万里挑一”的“小”,以内聚外迁、和善包容的“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