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持续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抢抓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坚持“速度与质量相统一、扬长与补短相兼顾、务实与创新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协调、发展与安全相统筹”的工作导向,锤炼巩固提升实体经济“看家本领”,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关键增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奔赴”,努力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城市。
坚持速度与质量相统一。作为产业强市、创新强市,××咬定数字经济关键赛道,把“数实融合”定位为“一把手”工程、系统工程和基础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彰显了“××速度”与“××质量”的高度统一。以系统观念推动整体性规划、全方位布局、精细化落子。“数实融合”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离不开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的整体协同发展,更离不开千行百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紧扣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规划布局,全面系统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以《××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为纲领,构建覆盖经济、生活、政务、治理、数字生态、数字基建的“1+7+N”政策文件体系和“一办六组”协调推进体系。2023年1—6月,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422家,实现营业收入3194.36亿元。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4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全省第二)、省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培育对象177家(全省第一)、省星级上云企业550家。获国务院“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督查激励,被××省政府评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等成效明显的地方”。以高标强档确保大事大抓、常态常抓、强势推进。把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充分调动部门和基层“两个积极性”,是“数实融合”又好又快推进的重要保障。××将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大会作为“开年第一会”,定期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重点工作推进会,组织各类协调会议百余次,持续释放大事大抓的强烈信号。建立“两评一报”运行监测体系,制定全面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工作评价办法和评价细则,年中、年底开展工作评估评价,常态化开展“短平快”情况通报。将“数字××”建设纳入“强富美高”新××现代化建设年度贡献奖和践行新理念、赋能新发展突出贡献奖,并纳入市委、市政府“担使命、做贡献”季季评,形成考核激励有效闭环。以场景牵引实现深度融合、以点带面、迭代优化。“数实融合”从愿景变为实景,关键在于高质量的应用场景建设。××将场景牵引作为重要抓手,抓住经济运行痛点、城市治理难点、要素流通堵点,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通过领导点题、专家提议、群众征集,建立发布数字化转型场景库和年度重点建设场景清单,建立场景应用“红黄牌”管理、星级评定和绩效评价机制,滚动迭代提升场景建设运营成效,持之以恒地精绘“数字百景图”,实现“一景一融合、一景一示范、一年一迭代”。目前,已建成三星级以上场景60个,其中五星场景10个,7个场景入选2022年“数字××”优秀实践成果,数量位列全省第一,1个场景入选全省十佳;4个场景入选2022年智慧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13个项目入选2022年智慧××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项目;1个场景和9个场景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双化”协同转型发展典型案例。
坚持扬长与补短相兼顾。作为数字化转型先发城市,××拥有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数字领军企业稀缺,制约着“数实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必须立足城市禀赋,最大限度地发扬优势,补齐短板,才能持续推动“数实融合”向纵深发展。下好数字基建先手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实融合”的基石。××在市级领导小组之下单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工作组,制定实施《××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按照融合共享、低碳高效、适度超前的原则,清单化推进新一代通信网络、算力、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增强“数实融合”基础支撑能力。全市累计建成规模数据中心14个,平均利用率81.2%(全省第一),平均运行PUE1.41(全省第二)。建成投用雪浪算力中心,以高性能计算有力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G基站覆盖密度、人均基站数居全省前列,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率先完成CIM、BIM技术和数据标准编制。建成智能网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