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2024年工作总结
一、2024年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创新载体,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打造“社区云”平台,完善智慧社区建设。将数字化改革理念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打造“社区云”平台,为社区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建立全市社区基本信息数据库,完成全市X个社区基础信息维护,包括基础信息、网格划分、小区实有人口、房屋、单位等数据,并定期进行更新。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社区信息化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公共服务设施查漏补缺工作。在原有智慧社区基础上,继续完善“XX市社区云”平台功能,对平台进行升级改版,增加政策宣传、党务工作、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模块,不断丰富平台内容。目前已录入各级政务服务事项X项,包含户籍管理、社会救助、城乡医保、结果公示等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完成“XX市社区治理智慧云平台”设计招标,平台建成后将实现网格化管理、智慧化研判、精细化服务等功能。
构建三级组织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调整优化镇街社工站布局。根据各镇街实际情况,设置与工作需求相适应的社工站,采取对外招聘和内部调剂相结合的方式配备专职社工17名,实行公岗制度,解决事业编制人员身份限制问题。
2.开展基层治理示范点建设。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在XXX等地开展“红色物业”“全科社工”和服务群众“十百千”行动等基层治理示范点创建工作,形成一批优秀工作法和典型案例。
3.健全议事协商机制。指导XXX街道成立社区协商议事会,在XXXX街道设立社区协商议事室;加强阵地建设,确定XX个社区作为居民协商议事活动基地,推选产生居民议事会负责人10名,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协商,全年开展协商活动30余次,解决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100余个。
优化便民服务体系,增强居民获得感。
4.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建立起标准化的“党建+综治+民政+公安+司法+卫生+人社+城管+残联+市场监管+文化+体育+新闻媒体+学校医院+商业服务”十六大类便民服务平台,围绕“群众办事不出社区”的目标,整合各方资源,共筑就近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全市已有49个街道(镇)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城区城市治理中心与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5.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落实了“就近办”“同城办”“掌上办”等多项举措,确保了全市民生高频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探索实践,加强基层协商民主
1.推进“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制度。指导XXX街道成立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定《“有事好商量”海棠街道协商议事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16项制度机制;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议事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召开居民议事会20场次;聚焦居民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小区车位难分配、充电线乱拉等实际问题10余件。
2.开展基层协商议事示范点建设。在XXX街道文昌社区设立全市首个社区协商议事示范点——文昌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客厅;积极申报市级试点单位9个,其中XXX街道七都社区等3个社区被列入省级试点单位。
3.拓宽协商议事渠道,丰富协商形式。通过下沉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0余条,建立议题清单;采用“线下集中+线上联动”“集中会议+分片协商”“观摩体验+互动交流”等多种协商形式开展了多轮协商;通过灵活多样的协商形式真正做到了沟通有渠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