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学习总结
为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4月24~30日,省委组织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嘉兴海宁市等地,举办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专题培训班。各市(州)、县(市、区)、长白山开发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
一、培训主要特点
本次培训依托浙江省委党委优质教学资源和丰富培训经验,深入学习考察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学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重视程度高,准备工作细。一是省委组织部将这次培训列入全年重点工作,省委组织部领导亲自审定培训方案,并对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学员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并选派同志全程跟班学习并管理;二是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乡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协助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大量教学设计等方面工作;三是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响应,组织学员抽出时间参加培训。学员们表示,在全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省委组织部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这次培训班,十分及时、很有必要,一定要珍惜机会,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教学设计实,有效性强。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围绕“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生态宜居”“千万工程+绿色产业发展”举办专题教学,主题聚焦、体系完整,切合吉林省实际,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二是在师资搭配上,邀请浙江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学员们表示,这次培训的授课老师,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深度,既从理论层面讲解了知识,又从操作层面教授了方法,指导作用明显;三是在教学方式上,这次培训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多场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学员们表示,通过对杭州市、嘉兴海宁市实地考察,大家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三)问题导向准,针对性实。一是针对当前吉林省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基础投入不足、建设管理无序、缺少长效机制等突出问题,统筹设计课程,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二是掊训前下发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征集意见建议,要求浙江省委党校将共性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结合学习思考和吉林省实际,形成小组课题报告和班级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与建议,实现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办法回岗位的目的。
(四)学习氛围浓,参训热情高。培训中,全体学员专注投入,出勤率始终保持在100%。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间主动向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请教。考察活动准时集合出发,在考察地点井然有序、遵守纪律。小组讨论环节,学员们深入交流体会和今后工作思路,大家讨论热烈,超出了预定时间,体现了求知若渴的精神。班委会组织工作到位,学员自我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未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培训组织严密、服务周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浙江经验启示作用巨大
通过7天的学习培训,学员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高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高规格现场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到会部署。各市县成立领导小组,真正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浙江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注重打造个性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打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按照“培育中心村、保护文化村、搬迁高山村、改造城中村”的要求,确定了200个省级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1.6万个保留村和971个历史文化村落的村庄布局,实现了村庄整治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村村编制规划,省财政每村给予5万元的规划经费补助,目前90%以上的村庄编制了规划。村庄规划必须由农办、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审核把关后才能实施,解决了无序建设问题。
(三)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资金投入。浙江省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配套补助、县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真金白银投入。据统计,15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800亿元。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资金,下放项目审批、立项权,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主动性。海宁作为县级市,从2003年起累计投入村庄整治专项资金近20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人手,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先易后难,逐步延伸。从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再以星火燎原之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迁。文秘家园(www.wenmijiayuan.com)整理发布
(五)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浙江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在治理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