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主题党课:信仰三问.docxVIP免费原创优质

主题党课:信仰三问

百年历史,百年精神,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如今驶向世界中心舞台的巍巍巨轮,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无不诠释着信仰的力量,正是靠着这股力量,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可如今,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青年身上出现了信仰缺失、精神弱化、价值观错位等现象,盲目追求高质量生活,忘记艰苦奋斗,骄娇二气滋生,信仰之根的养分逐渐流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信仰这个话题。

第一问:信仰为何物

(一)长征途中的半截皮带。20161021日习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长征,被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在邓小平女儿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时候,他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19367月,红四军从四川甘孜出发北上,这对大部分红四方面军战士来说已经是第三次过草地了,途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行程过半粮食已尽,为了填饱肚子,战士们开始吃树皮和野草、牛皮、牛羊的骨髓,甚至把草鞋、枪带上的皮子、皮带烤焦煮熟充饥,有无数的红军战士是嘴里含着野菜光荣牺牲在草地上。红四方面军31军战士周国才,他所在的班只剩下7个人,班里其他战士的皮带已经被吃光了,只剩下他的唯一一条皮带(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他缓缓的把皮带拿出来,剪成一段一段放在水中煮,看着漂起来的皮带丝,就在剪到第一个扣眼时,他实在忍不住哭了:同志们,我不吃了,把它留下作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班里6位战友相继牺牲,随红四军胜利到达延安的只有他一人,为了纪念牺牲的战友,周国才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三个字,并用红绸子把它包了起来,1975年,周国才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了国家。25000里,2年,面临敌人的围堵,恶劣的环境,连续的行军,长期的断粮,饥饿、寒冷、掉队、死亡无时不在身边发生着,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走下去?是什么坚定着他们铁心跟党走的如磐初心?我想,这半截皮带已经给出了答案,这半截皮带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穿越了两万五千里征程、见证了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怀,什么是信仰,这半截皮带就是信仰。

(二)延安窑洞中的不灭灯光。陕北延安,革命的圣地,而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被毛主席感慨为“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1935年,中央红军来到陕北,自此,陕北的天空被数以万计的小油灯点亮,作家路遥对小油灯是这样描述的,播火种啊,小油灯,红光闪闪照征程!千里草地灯映红,毛主席灯下写雄文!小油灯下起狂飙,小油灯下春雷滚;壮丽的诗篇灯下写,伟大的决策灯下定!五星红旗飘天上,祖国山河红彤彤!杨家岭的灯啊,为什么这样明?因为它经历了革命的光辉历程,它永远亮在战士的心中。关于小油灯,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当年,美国记者斯特朗访问延安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共产党的领导在思考问题时,把灯光捻小,挥笔写作时,才将灯光捻大,他在《北行漫记》里讲:“共产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着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却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在这个油灯之下,毛主席胳膊得了关节炎、炭火烧着了棉鞋、熬干了无数盏油灯,用九天九夜写下了《论持久战》,在这油灯之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小油灯,在延安的窑洞中熠熠生辉,映照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初心使命,如火炬、如灯塔,迸发的是信仰之光、真理之光,是胜利的曙光,也是解放全中国的黎明之光。13个春秋,紧急的战事,简陋的窑洞,微弱的灯光,是什么让毛主席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是什么让无数有志青年向往追寻?我想,这不灭灯光给出了答案,在这窑洞之中灯光之下,马克思主义迸射出万丈光芒,伟大的思想震撼世界,毛主席与黄土地、人民紧密相连,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什么是信仰,这不灭灯光就是信仰。

(三)身陷图圄中的三封遗书。1928320日,清晨,武汉汉口余记里刑场,共产党员夏明翰虽遍体鳞伤,却仍目光如炬,正义凛然,在挥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后,英勇就义,年仅28岁,这首诗,我们从懵懂开始,捧读至今,也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了“主义”英勇战斗。但是他写的三封遗书,大家可能鲜有耳闻,1921年,在毛泽东、何叔衡的介绍下,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参加了秋收起义,1928318日,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后,敌人对他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酷刑折磨,夏明翰知道自己生命即将结束,用敌人给他写“自白书”的半截铅笔和纸,忍者剧痛,混着血泪,给亲人写了三封遗书,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鸣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他的母亲陈云凤以75岁高龄之躯为抗日将士奔走募捐,被人尊称为“潇湘女杰”。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主题党课:信仰三问.doc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基层小笔杆+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文档素材,服务帮助笔杆子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