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重大意义”这个主题与大家做交流。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在百年的励精图治中,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解决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世界历史上、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谈到小康社会,我们就要对“小康”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政治意义上,全面建成小康是中国共产党既定的政治目标。但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目标的设定,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构想、规划,都要符合中国人的脾气,都要接中国人的地气。每个民族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每个民族所追求的幸福因受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又是不一样的。
早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这里的“小康”主要指百姓的生活状态。在《礼记·礼运》中,描述了孔子心中的“小康”社会。这种构想、这种谋划,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国人的习性。今天的中国人关于幸福生活的构想,毫无疑问会受到传统的影响。
因此,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老百姓的“好日子”的想法、构想、谋划,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历史出发,从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观念出发。“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现代政治力量,在对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美好生活作出构想、规划以及实施的过程当中,毫无疑问要尊重民族传统、民族习惯、民
族观念。那么,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标准答案的,而是在不断探索、摸索的过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结合中,找到一个共同的理想,既是普通民众老百姓的理想,也是现代政治文明可以接受的理想。因此,“小康”逐渐被提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关于“好日子”的想法是什么样的?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一个口号:“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到195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实现工业化,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进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变成一个深入人心、把全国人民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搞经济建设的口号。
“小康社会”是怎么来的?小康社会的出现是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之上,我们对政治的认识、领导能力不断发展、完善、成熟的结果。1979年,邓小平同志明确讲:“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这就把“四个现代化”上升到民族、国家命运的高度,这也是当时关于国家的美好未来的构想。所以邓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模样呢?我们对“四个现代化”的理解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拓展、丰富的过程。通过到当时西方发达国家访问参观,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到日本实地考察,我们明白了要达到西方国家那种现代化水平,需要更长的时间。于是在1979年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追问,你们“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一种状态?邓小平同志回答说:“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小康”的出现是我们对“四个现代化”理解、认识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来说,就是在xx世纪末,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一千美元,邓小平同志说:“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那时也还是一种小康状态。”后来,经过反复调查和测算,中国确定在xx世纪末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xxx美元。这就是我们在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上“奔小康”的由来。邓小平同志说:“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但这只是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起点。在xx世纪末,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xxx美元,但我们认为那时的小康还不全面、不平衡,于是开始调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现代化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积累的过程。
从xx世纪xx年代开始,除了讲经济上的现代化外,还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了xx世纪xx年代,我们又觉得单是两个文明还不够,于是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进入xx世纪,我们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社会文明。到xxxx年,党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