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殡葬习俗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殡葬习俗改革会议,其目的就是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严明的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务求取得最大成效,确保完成我县殡葬改革工作任务。刚才,XXXX副县长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县殡葬习俗改革工作情况,分析了当前殡葬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殡葬习俗改革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讲得很好,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几个单位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进我县殡葬习俗改革及殡葬事业发展,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促进乡风文明,充分认识推动殡葬习俗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方针,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治理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一号文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倡导现代文明的殡葬公序良俗搭建了平台,对推动殡葬改革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省里也先后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XXXX省“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在顶层设计上,把殡葬改革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八大能力提升工程”,在责任落实上,以“为民办实事”工程、“一把手”工程进行考核,以此推动真抓实干。市里也先后制定《XXXX市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XXXX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XX市“三沿六区”坟墓整治方案》的通知》《中共XXXX市委办公室X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并于今年2月22日召开全市殡葬改革工作调度会议,对全市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可以说殡葬习俗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时代新风的社会改革,事关群众利益、事关政风民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在这方面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乡村文化振兴来推动这项工作,让殡葬改革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真正改出群众满意的效果。
(一)殡葬习俗改革有利于节约土地、林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中国有林地面积约1.25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1%,居世界第8位。但我国人均耕地按统计约0.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森林覆盖率仅13%(世界平均覆盖率为22%),列世界第121位。然而,按传统的土葬模式,一座坟墓需要土地少则几个平方,大则十几个平方,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来打制棺木。同时,燃烧祭祀用品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日积月累,会不断蚕食着我们为子孙后代保留的宝贵土地、林木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推进殡葬改革,提倡节俭、文明、科学的丧葬方式刻不容缓。
(二)殡葬习俗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丧事活动、大操大办,屡禁难止;封建迷信,屡见不鲜;劳民伤财,情非得已,这是农村丧葬的真实写照,这样的丧葬陋习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是出大殡、行大礼。请几班乐队,吹吹打打,送葬队伍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浩浩荡荡,热闹非凡;二是封建迷信用品琳琅满目,冥纸、冥币、纸人、纸马、楼房、汽车、冰箱等样样齐全,燃烧之后对空气造成污染;三是封建迷信活动骗取钱财。有些地方在人去世后做“道场”,在葬后又做“五七”,大肆收敛丧户及亲属钱财。所以,推行殡葬改革,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改革旧的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殡葬习俗改革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