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当前,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施,已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但也存在规划引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进村到户任务重、公共服务供给不接地气等阶段性难题,需要抓住关键、强化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当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面临三大难题
(一)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各省均已出台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等工作基础较好的省份已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但绝大多数省份的村庄规划编制仍处于试点阶段,或初步成果阶段,离完成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实践来看,一些实施较好的省份从2019年就开始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但不管是应编尽编的覆盖面,还是编制任务的完成度,都未达到政策预期。比如,××省仅有8300多个村庄形成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占全省4.58万个村庄总数的18%;××省全面完成了1027个村庄规划试点编制任务,但试点村庄仅占全省村庄总数的11.1%,还有大量有需求的村庄尚待编制规划;××省编制了171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庄规划,同步推进其他2000余个有条件、有需求村庄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只是形成了初步成果。
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已成为乡村振兴规划引领的短板,原因有几点,一是我国有行政村54万多个,村庄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多样,虽然中央有政策指导、地方有技术规范,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是对原有的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的有机融合,编制工作仍需先行先试,在点上形成经验后再在面上按需推进,加之各地工作基础较为薄弱,造成工作进度总体偏慢。二是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按编制程序,需先由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具体明确村庄分类和布局、村庄单元划分等重点内容,再在村庄规划中确定村域空间布局。但目前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展普遍滞后,处于下位的村庄规划编制只能在观望中前行。三是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但因乡镇财力有限、人才匮乏,普遍缺少专项经费支持、专业人才支撑,如没外部力量支援,大范围的村庄规划编制较难落地。
(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村到户遭遇梗阻
我国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基本通到行政村,但进村(组)到户尚有不少“卡点”和“堵点”。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进村到户任务艰巨。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但还有近一半的村内主干道没有硬化,通自然村(组)路仍是短板,地方普遍反映农村通村道路单行路居多、等级还不高;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但一些地方还存在有站点没运营、站点布局不合理、运营间隔时间长等问题,村民出行依旧较难;一些地方铺设了农村污水主管网,但因资金投入有限,大多未能连接入户,导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