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推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在推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推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工作会议,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前期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刚才,五家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汇报了有关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下面,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两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这表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当中蕴含的中国特色,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移植,也不是中国传统金融经营和金融治理文化的再现,而是将优秀传统金融文化注入现代金融理论,实现本土传统货币金融智慧与现代金融理论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是拉郎配式的拼凑,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之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脱胎于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一方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另一方面也汲取了我国传统金融经营与治理经验。一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尚书·大禹谟》说:“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春秋时期思想家将其总结为圣王“三事”并作了进一步阐发:“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尚书正义》)“三事”承载着中华文明古老的价值理念,很早就成为中国历代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原则,经过现代诠释后,依然对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正德以率下”是要建立社会的“合德性”(类比合法性与合理性)标准;“利用以阜财”是支持正德的工具或手段;“厚生以养民”是正德、利用的旨归和自然结果。“三者和”要求金融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阜财”)的作用,厚泽民生、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二是崇尚“执中”或“致中和”的方法论。中庸作为方法论和实践原则,着眼于矛盾双方的统一,强调事物发展中平衡和稳定的一面,不仅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也在日用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中国古代经济金融发展的特色。金融领域,“执中”或“致中和”的代表当属《管子》的“轻重论”。《管子·国蓄》中认为:“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万物之满虚随财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实质上是利用市场规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庸思想落实到具体实践上,落实到金融发展上,就是通过权衡达到动态最优。具体来说就是在义与利、快与慢、发展与安全、德治与法治、守正与创新等重要关系中实现真正的“中和”。三是注重个人道德修为。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提出:“(中国)两千四百年,士之一阶层,进于上,则干济政治。退于下,则主持教育,鼓舞风气。在上为士大夫,在下为士君子,于人伦修养中产出学术,再由学术领导政治。”士是一种兼具现实性和超越性的文化。曾子强调的“吾日三省吾身”(《论语·述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在推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培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
兑换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