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努力”、“大力”、“着力”、“全力”等一些程度副词,以期引起读者对某方面工作的重视,达到推动工作、促进落实的目的。这些带有“力”的词语尽管含义比较接近,但认真辨析起来仍有细微差别,如果在公文写作中不加斟酌地随意使用,就会有悖公文语言准确、严谨、规范的要求,损害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在此,结合个人的粗浅体会,试就部分带有“力”的词语做简要剖析。
努力·大力·强力。“努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在公文写作中适用于某项工作有一定难度,或完成起来需要较长过程,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尽可能地把预期目标变为现实。如,党的XX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就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这些工作既有必要性、重要性,又有长期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大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很大的力量”。在公文写作中主要适用于某项或某些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推进难度较大,需要加大力度求得进展。如,在国务院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部分,分别用了“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8个“大力”,强调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