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专题党课.docxVIP专享VIP免费原创优质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专题党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改革开放的内涵和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国内背景:

20年“左”的错误特别是十年“文革”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文革”结束时的中国,在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在经济上,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82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由于“文革”的破坏,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铁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文化上,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有专长的知识分子收到残酷迫害。在思想上,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2.国际背景:新科技革命,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二战期间积累的军事技术运用到民用上来,使得原子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尖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广泛运用。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这期间,中国周边一些原来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等,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起飞。文革结束后,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各层级出访者不约而同的感受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程度如此之高,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

1.冲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

在粉碎“四人帮”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华国锋,虽然对“文革”给中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有所认识,也曾试图结束“文革”造成的混乱,但是却提出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并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因而没能承担并完成引领全党走出“文革”困局,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不正常状态。19785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威,不点名地批判了“两个凡是”,并引发了一场全国规模、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键时刻,邓小平公开支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批评“两个凡是”的主张,冲破了个人迷信的精神枷锁,从而为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主张、新思想、新办法的推出,打开了通道,提供了思想空间和条件。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阶级斗阵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会发表的公报提出: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公报中虽然没有出现“改革开放”四个字,但这一段话,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

3.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起步

我们知道,改革要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改革开放之初,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学术界反复研究,最后认为是农村。因为农村跟城市不同,无论经济怎么困难,票据能够给城市一些优惠,但农民是没有粮票的,一旦粮食短缺就只有挨饿。所以,改革从哪儿开始?就从这儿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功绩在哪里?就是在改革问题上听从农民的意见,农民希望做什么就尊重他们的意愿。所以,农业承包制出现了,这是农村中最大的变化。从这个时候开始,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除了种田,还养猪、养鸡、养鸭了,农贸市场一天比一天丰富了。粮票、肉票、棉花票,各种票证逐渐地消失,证明改革是有效的。

更重要的方面是,农村劳动力富余了,开始投入到乡镇企业。办乡镇企业的资金最初是农民自己筹集的。没有技术人员,就到城里去聘用已经退休的工人。当时最时髦的方向是建筑材料,经济要发展,各地都想修房子。乡镇企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从砖瓦到各式设备乃至一些小五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乡镇企业市场慢慢也起来了,农民有了自己投资的地方,经济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在计划经济之外,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产生了。光有承包制不够,光有乡镇企业不够,必须有乡镇企业市场,这就在计划市场之外多了一个东西,中国改革走上了一条新路。

这些还不够,还在靠近香港的深圳设立了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里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香港在这里投资,深圳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4.改革开放的具体进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1979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8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的评价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仅次于美国。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中国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9%、40.5%和51.6%。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幅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4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二、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变化

(一)改革开放大事记

1.思想解放:19785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爆建国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农村改革:197811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不干(甘)心,大家社员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严俊昌说:“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无意中开启了改革开放第一项政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巧合的是,李克强于19761978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

3.改革开放:197812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在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这次会议被国内外普遍视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

4.经济特区:1979826日,经全国人大批准,在深圳市境内划出3275平方公里(补更调查数据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设置经济特区。中国向世界打开了第一扇窗户,历史性地终结了自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特区”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关键词之一。

5.计划生育: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增殖率为20‰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认为,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39‰。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以上。如此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将有26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但直到1980年国家才正式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1970年我国净增2321万人,2012年净增669万人。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完美的,但实践证明了在特定阶段对缓解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历史贡献。

2015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11日起正式实施。

6.私营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私有制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傻子瓜子的起伏见证了民营经济艰难的破茧。年广久的炒瓜子小作坊很快发展到100多人的“大工厂”,红极一时。1984年安徽省委派专人到芜湖调查年广久,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中央,惊动了邓小平。邓小平用他特有的政治智慧指出:“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1987年芜湖市对年广久经济问题立案侦查。19915月,芜湖市中院判决年广久犯有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3年。令年广久没有想到的是,邓小平又一次保护了他:“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元,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南方讲话又一次提到了“傻子瓜子”,让年广久起死回生。1992年,年广久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710月十三大举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由此,“聚精会神搞经济”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目前,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GDP,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顺天应时,十九大宣布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8.浦东开发开放:19901月邓小平来沪,第一次明确提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设想。同年3月邓小平与当时中央负责同志谈话,非常明确地又一次说“上海是我们的一张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1991年大年初一,邓小平出人意料地对上海一干领导讲话,“你们要抓住20世纪最后的机遇,抓住本世纪的尾巴,加快发展。”三天后,邓小平与朱镕基等人察看了浦东新区的地图和模型,并再次讲话,“开发浦东,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留余地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浦东开发迟了,迟了至少五年,我在8485年就觉得应该开发上海,但那时还没下这个决心。”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纵深推进的第二阶段。

9.股票市场:199012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当年521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部放开,股票价格一飞冲天,3天内暴涨570%,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在那个连“市场经济”都是敏感词的年代,这不能不说中国对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一次分外大胆的跨越式熊抱。

10.皇甫平事件:1991年《解放日报》负责人周瑞金与施芝鸿和凌河一道,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以“皇甫平”为笔名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列文章:《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在当时沉闷的思想市场投下重磅炸弹。除了当年4月新华社《半月谈》公开表示支持外,其他媒体大多沉默不言,少数进行攻击、批判。“皇甫平”系列文章拉开了中国第二轮思想解放的大幕,成为邓小平南巡的投石问路。

11.头脑风暴:19911017日到1214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了11次座谈会,和经济学家一起讨论三个问题:1.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现状;2.苏东剧变的根本教训是什么;3.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第三个问题花的时间最多,座谈会开了5次。吴敬琏、刘国光、张卓元、杨启先、周小川、郭树清等都反驳了当时的倒车论调,强调了改革的市场方向。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领导人和学者之间互相插话,平等地进行讨论。这些会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诞生做好了接生准备。

12.九二南巡与下海:1992118日—221日,88岁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专题党课.doc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