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14日在政协竹溪县十一届一次会议上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政协竹溪县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脱贫攻坚、决胜小康、城乡发展、克难奋进的五年,也是县政协锐意进取、创新发展、履职有为、工作出彩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中共竹溪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政协事业开创了新局面、续写了新篇章、干出了新样子,政协工作在全市领跑在前、在全省示范引领、在全国交流经验。开创性工作主要突出在五个“新”:
一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在有效发挥“三个重要”作用上开拓新境界。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同频共振,汇聚奋进力量,以学习筑牢初心,以初心引领协商,以协商凝心聚力,充分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切实做到县委县政府目标指向到哪里、政协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县委县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县委县政府部署落实到哪里、政协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始终与县委县政府同向同行、同心同力。
二是始终不渝地把握性质定位,在推进县级政协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上取得新进展。牢牢把握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新方位新使命,因地制宜推进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着重在“加强什么、改进什么,怎样加强、怎样改进”上深入研究、细化举措、丰富实践、抓好落实,致力于将理论创新付诸履职实践,将实践探索上升为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30多项制度和规则,形成比较成熟定型的市县政协工作组织架构、工作模式、协商规程、制度体系。高质量完成了“县级人民政协工作研究”“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作用专题研究”等7个全国政协分配给省政协的课题研究任务,形成系列调研成果,所提对策建议被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纳吸收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意见》之中,为推动基层政协“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提供了竹溪方案和制度模板。
三是始终不渝地加强实践创新,在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上凸显新特色。着力优化协商议政环节设计、完善协商互动规则程序、提升协商平台专业成色、加强协商成果跟踪转化,坚持和完善全委会议整体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全程协商、各界别有序协商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行“三联合、四协同、五双向”协商模式,着力打造“协商在一线?民意恳谈会”协商议政品牌。县政协被省政协确定为“协商在一线”试点县,“民意恳谈会”成为叫得响、能复制、可推广的协商品牌,先后在京西宾馆、全国政协礼堂、全国政协青岛培训班、北戴河培训班作经验交流,多次在省市政协作典型发言10余次,作为一线协商经典案例被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和部分大学写进培训教材、走进培训课堂,省内外130多个县(市、区)政协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实地考察观摩。
四是始终不渝地以人民为中心,在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上展现新风貌。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政协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医疗、教育、养老、创业就业、交通出行、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等民生议题,通过专题视察、民情走访、社情民意信息、界别协商、提案督办等方式,替大众发声、为百姓代言,把群众关心的事向党委政府反映好,把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在界别群众中宣讲好,把百姓牵挂的事搭建平台商量好,把党委政府推进的民生事业在群众中落实好,帮助党委政府在民生福祉上走好“最先一步”、打通“最后一米”,通过政协务实有效的履职让更多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满当当的幸福感。
五是始终不渝地致力强基固本,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上实现新突破。中共竹溪县委坚持把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摆在全局的高度,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组织上关心、保障上到位。五年来,出台多个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推进协商民主建设方面的文件。调整优化机构设置,选优配强政协机关干部和委员队伍,将委员纳入党校一体培训,同干部一样管理。真招实策解决基础薄弱、人员薄弱问题,在全县营造“党委真重视、政府真支持、政协真努力、各界真配合”的良好政治生态,政协在全县工作大局中独特的优势更加彰显。
五年来,县政协常委会围绕中心协商议政,服务大局建言献策,助推发展凝心聚力,聚焦民生调查研究,紧盯落实民主监督,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站位强引领,在理论武装上入脑入心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责任,把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协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实到强化理论武装、开展履职活动、推进团结合作、加强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全过程,筑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政治根基,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深化学习明方向。坚持崇尚学习、改进学习,建立“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制度,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常委会议专题学习、主席会议重点学习、委员活动组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辅导学习、线上讨论交流学习等形式,开展各类学习研讨活动160多场次,以读书学习提升“懂政协”的精神境界、增强“会协商”的过硬本领、培育“善议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的良好局面。
主题教育求实效。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忆初心担使命,组织政协委员到革命圣地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浙江嘉兴及本省红安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委员履职能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干事创业精神得到提振,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二)尽职尽责强担当,在履行职能上有为有效
紧扣打赢“三大攻坚战”聚合力。坚持重大课题系统调研,协商议题深度调研,视察课题跟踪调研,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打赢“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课题,采取“小团队、广覆盖、多层次、大视野”的调研方法,形成了“关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等60多篇有调研、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