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家园网 | 公文写作素材范文网站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心组发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2024年)

中心组发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中华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精湛,对促进党员干部涵养民本情怀、激发奉献精神、增强廉洁意识、践行正确义利观念、提升道德境界均具有积极作用。传承慈善文化能够“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有利于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1. 传承慈善文化,有助于涵养党员干部的民本情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是传统慈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商周时期,敬天保民的观念就已出现,古人用“民情可见”的观点解释天命,强调从民情知天命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得到儒家的继承和发扬,如孔子主张“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这些民本思想绵延千年,饱含哲理,寓意深刻,对后世种种惠民济民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反映古代民本思想的名言,深刻阐述传统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党员干部汲取民本思想精华,有助于牢固树立人民立场,深入践行党的宗旨。具体来说,一是利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要深刻把握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二是忧民。“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里,才能获得群众的真心拥护。三是富民。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的富裕,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落实好党中央的富民政策,通过“裕民以政”、“藏富于民”、“制民之产”等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是听民。要体察民意,倾听呼声,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1. 传承慈善文化,有助于激发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

中华慈善文化具有“为人”和“无我”的鲜明特征。儒家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心组发言: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2024年)

基层小笔杆+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文档素材,服务帮助笔杆子

确认删除?
开通会员
兑换会员
微信客服
  •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