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土文化资源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不仅起到了“孕育者”的作用,还发挥了“守护者”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中包含着农耕文明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思想内容,是激发乡村治理活力的重要抓手。在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要不断挖掘和培育乡土文化,积极发挥其崇德向善、凝聚共识、内化自律的作用,努力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村民互动自治的多元共治格局。
挖掘优秀乡土文化,筑牢文化根基。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中的具体表现,以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载体,如家风家训、祖庙祠堂、村规民约、族谱村志等,彰显乡村风俗礼仪、价值规范、道德标准,为群体成员间的文化和情感沟通提供公共空间和承载。这些载体是群体成员身份与情感认同的象征,是共同的文化记忆,在此基础上传承发展的乡土文化具有了家族伦理、人情礼俗的特质,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乡民的思想深处,渲染着浓厚的乡思乡情乡愁,给人以厚重的集体归属感,能够起到凝聚村民共识、加速社群黏合、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作用。一是对其文化内涵特质甄别提炼,发掘其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有益文化元素,推动传统乡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其与现